淮安市委书记: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2:0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海平
进入2012年,刘永忠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2011年的夏天,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将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重要的省级战略。
江苏自2008年开始落实中央扶持中西部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对淮安在内的苏北5城市出台省级层面的针对性帮扶政策。这是江苏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一市一策”战略的由来。
但对5个不同的城市分别祭出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并非一朝一夕,事实上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调研过程,至今经历了三任省委书记。“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江苏分管区域协调发展的副省长徐鸣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淮安在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虽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但从地理位置上不靠海不靠江,四周更是被省内其他城市包围,即使是当年的沿东陇海线发展战略对淮安的带动也较小,这如同上海的辐射作用对镇江一样。
2008年3月,已在连云港当了6年市长的刘永忠被江苏省委任命为淮安市委书记。履新初始,他就重新阐述了淮安的城市定位: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江苏省和长三角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1年,淮安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9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200亿元,增长35.9%和44.7%,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过去的一年,苏北5市占江苏经济总量也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点。
刘永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十二五”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淮安能否快速崛起振兴,直接关系到淮安能否顺利完成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淮安是发展中心”
《21世纪》:2011年8月,《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出台。你如何理解?
刘永忠:省委省政府对淮安的帮扶,既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又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供给、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支持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拉动力大。
这种帮扶第一具有“水缸效应”,政策涵盖多个方面且资金投入大、项目质量高;二是具有“水井效应”,特别是对淮安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重点支持,这有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集聚先进资源要素;三是具有激励效应,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
《21世纪》:将淮安定义为“重要的中心城市”,为什么这样定位?
刘永忠:这是根据淮安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徐州提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连云港、盐城是沿海大开发战略,宿迁是综合配套改革战略,应该说“一市一策”都各有特色,并且力度都很大。
对于淮安的定位,不仅是因为淮安是苏北地理位置上的几何中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支持淮安加快发展,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和集聚吸引力。可以说,现在所提出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发展中心,包含经济、商贸、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方面。
我的理解是,一个发展中心必须具备两个方面能力,即向内凸显城市对高端发展资源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向外凸显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小康指标提前2年
《21世纪》:淮安也要实现转型发展,目前发展上的压力有哪些?
刘永忠:“全面达小康”就是淮安“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近些年来,淮安全面完成既定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化进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自加压力,把省定小康指标提前2年到2015年完成。
2011年淮安全面小康综合实现度达到98%,但在4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6个具体指标没能达标。
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6.8%差5.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52%差3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6.6%差1.4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2%差0.3个百分点,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93.2%差1.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39.9%差0.1个百分点。
应该说,从目前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尤其是二三产业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等三个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十二五”中,我们一直坚持走以特取胜、差别发展之路。特色发展是重要路径,没有特色就很难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把握主动。现在,市辖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可谓“一县一品”。所以,这次省委赋予了在区县发展上的很多政策。
所以,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食品、节能环保这五大千亿元级产业,是淮安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
《21世纪》:从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对本土民营经济的冲击、易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等。在淮安的转型中,你如何看待?
刘永忠: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地方如果封闭发展,就很难有出路。我也曾在苏南地区任职过,它多年来能走在全国前列,与其开放度高是有直接关系的。
淮安一直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压力经济,大力实施“借港出海、扩大开放”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连续三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为江苏省第一,吸引了包括富士康科技城、达方电子、旺旺、台玻在内的800多家知名台企落户淮安,打造了台资集聚新高地,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淮安整体经济实力,带动了各项事业发展。
所以,下一步我们扩大开放的信心不会动摇,并且会加大。
《21世纪》:淮安曾在2008年以淮阴区为样本,要求干部带头下基层驻点,就发展村集体经济进行了大胆的试验,这在全国来说非常罕见。3年下来,目前情况如何?
刘永忠: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最基层直接面对水的坝不能是土坝,现在应该是坚固的坝。现在问需于民,你问百姓需要什么,他讲了很多事情,但你手上却没有一把米,叫鸡鸡不来,没有实力讲话就没有威信,所以,经济实力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