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囤原料丝的企业今年日子更难过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3:19 来源: 都市快报
囤原料丝的企业今年日子更难过了

  昨天,湖州丝绸之路董事长凌兰芳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说,“今年春茧收烘形势堪忧,今年停产倒闭的丝绸企业将比前两年更多。”

  最近,浙江蚕茧主产地陆续进入春茧收购期。今年的收购价比去年低三成左右,同时,5月份期货和现货生丝价格持续走低,浙江丝绸业又将面临出口下降、原材料产量价格不稳定,以及“面粉贵过面包”的尴尬境地。

  记者 沈积慧

  收购价跌去近三成

  明年春茧产量可能减少

  去年,2300元一担(50公斤)的春茧历史最高收购价让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的蚕农老唐一家喜出望外。不过今年,老唐家的春茧没有去年那么值钱了。

  6月1日,老唐所在的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50公斤春茧的收购价是1650元(根据鲜茧的品质,价格略有差异),与去年相比,跌去了650元,跌幅近三成。

  5月底和6月初春茧集中上市的桐乡、海宁、淳安等地区,春茧收购价普遍在1550元-1600元/担之间。

  老唐说,和历年比,1650元/担的收购价不算低,但如果算上化肥、农药、养蚕用具等各项成本,整体收益越来越少。“养一张(计量单位)蚕,今年这些成本加起来6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可以挣千把块钱。”这个收入,对于当地的很多蚕农来说,还不如去工厂打工更划算。

  事实上,最近几年蚕农承担的风险很大。以湖州为例,2007年湖州市蚕茧收购价是1000元/担左右,2008年骤降到了480元/担, 2010年的收购价涨到1630元/担, 2011年创了2300元/担的历史新高。

  “按照这个行情,今年的夏蚕和秋蚕不打算养了,明年春蚕要不要养,看行情再说。”老唐的想法,代表了很多蚕农的想法。

  据湖州市农业部门的统计,今年1至3月,春蚕种预订量接近13万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6%。夏蚕和中秋蚕的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0%。

  生丝价格一个月跌去近2万

  浙江丝绸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春茧价格没有卖到蚕农的心坎里,目前生丝的行情也令大多数丝绸企业失望。5月份,期货生丝价格一路从33万元/吨,下跌到了31万元/吨左右,一个月跌去了近2万元/吨。

  “如果生丝的行情能够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或者春茧上市之后生丝价格有所回升,对浙江的丝绸企业来说还有利润空间。如果生丝价格持续下跌,很可能重新出现去年那样的面粉贵过面包的局面。”湖州一家丝绸企业的负责人说。

  去年上半年,因为原材料紧缺,国内生丝价格从原来的每吨14万元左右,一路涨到了每吨43万元的历史高价。下半年生丝价格回落到每吨30万元左右。很多在高价吃进原材料的丝绸企业不得不停工和亏本。

  湖州南浔一家丝绸面料生产企业,去年在43万元/吨的高点吃进原材料,2个月后生丝价格从43万元/吨回落到了37万元/吨。公司负责人徐先生说,以生产乔其纱为例,每生产一米面料增加成本4元。但实际上,当地丝绸面料企业的利润很薄,生产一米乔其纱普遍利润只有1.5元。

  浙江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王伟说,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丝绸企业比,今年浙江丝绸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

  王伟解释,广西、四川鲜茧的上市次数每年有7次,“如果这拨行情没抓住,当地的企业可以在下次蚕茧上市时补救。浙江的情形不一样。浙江鲜茧只有春茧、夏茧和中秋茧三次,而且春茧占了大头。”这也意味着,浙江的丝绸企业大部分依赖于春茧,如果春茧之后生丝行情一路走低,对于之前囤了原料丝的丝绸企业就不得不面临“面粉比面包贵”的局面。

  除了生丝价格的不稳定,受到欧元区危机、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今年丝绸产品出口形势比去年更加艰难。王伟说,从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形势来看,丝绸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出现了下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