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生态环境研究室副主任于法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22:2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让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绿起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保护农村水源地安全,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绿起来。”6月4日,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生态环境研究室副主任于法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是“大户”,成为水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农业污染源是化学需氧量的最大贡献者,排放量占4成以上。农业源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于法稳认为,要想保护农村人口水源地必须解决两大问题。第一,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特别是在水源地周边,农民的生产行为必须规范化。这个生产行为包括,不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农药和化肥的残留很多都会渗透到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不能再采取坡地耕种,这种耕作方式会造成水土流失,进而污染水体。在水源地周围的农民必须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方式,尽快推广控方施肥等措施。再者,农村地区一定要避免把大型养殖场建在水源地四周,大型养殖场的污染十分严重。
于法稳说:“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国家应该给予这部分农民相应的补贴。例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
第二,农民的生活行为亦应该得到相应的规范。农村另一大污染源来自于生活垃圾。2011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全国364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监测试点工作,结果表明,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
“很多农村人有一个习惯,把垃圾倒在水边。很多村边道边的小河流都成了农民倒垃圾的第一选择地。因此,国家在重视城市环保的同时,也要把环保设施、项目延伸到农村。每个村镇,甚至每个农户家里都要设置垃圾回收桶,或者设置一个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堆放的垃圾由村集体负责定期运输,乡镇集中打包送到县市,集中处理。如此就减少了农民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水体污染。”于法稳说。
此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量也是越来越大。生活污水也成为了水源地的污染大户。我国农村地区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生活污水。于法稳表示,城市周边的村镇可以把生活污水管道接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网。人口比较分散、规划比较好的中型村聚集地区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兴建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在居住比较密集但又不适合兴建污水处理厂的山区,则可以考虑利用山区地形兴建生物厌氧池,或者人工小湿地来处理污水。四川贵州等省已经有了很成功的经验。
于法稳认为,“兴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和人工湿地的成本并不高。中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西部地区可能需要国家的一些扶持,比如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并不大的投资,解决了污水处理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污水的任意排放对现有水体的污染,处理好的中水还可以用作他用,并且还节约了水资源。可以说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