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新能源产业:为经济转型注入绿色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7:5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新能源产业:为经济转型注入绿色动力

湖北日报讯 图为: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

  记者廖志慧 通讯员彭俊 邹平 实习生朱颢莹

  天然气可以用来制冷、制暖,还能用来发电?

  没错,安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就能实现。目前,我省首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试点项目——总装机1.916万千瓦的武汉创意天地分布式能源站进展顺利。它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的方式,可把能源“吃干榨尽”。

  省发改委介绍,全省已建、在建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近5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改变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兴力量。

  风中有“黄金”吹动

  站在蓝天绿地间极目远眺,巍巍山顶矗立着一座座银白色的风力机,微风吹过,杆顶上的白色“翅膀”随风飞舞,源源不断的电流为千家万户带去光明,这就是省能源集团齐岳山风电场。

  该风电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电项目。一期工程装机4.93万千瓦,58台机组已于去年9月全部投产发电,累计投产发电已超过1亿千瓦时。二期项目于年内具备投产条件,届时,年平均上网电量可达88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7万吨。

  随着一座座风机的架起,大山大湖边的大风正转换为触手可及的财富。

  中电投、大唐、三峡新能源、华润电力、中国风电集团等能源巨头纷纷来鄂抢滩风电项目。大悟五岳山、随州二妹山等多个风电项目年内陆续开工建设。据省发改委介绍,“十二五”期间,湖北风电将有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风电装机有望突破100万千瓦,总投资近百亿元。

  生物质、太阳能风头正劲

  6月3日,随着首台30MW机组成功并网,松滋市凯迪生物质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以上。至此,全省已有当阳、监利、京山、宜城、蕲春等8座生物质电厂正式投产发电,总装机21.1万千瓦。

  省电力公司介绍,今年前5月,已投产的生物质秸秆发电厂发电408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了1387吨标煤。未来几年内,我省生物质秸秆发电有望新增57.2万千瓦容量,相当于一座中型火电厂。

  阳光、热量,也正在源源不断地变成能源和财富。

  在建筑物屋顶、墙壁、窗户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一栋建筑就能变身为一座绿色“发电站”。作为我省首个综合性光伏产业园,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内的4栋建筑年发电120万千瓦时,相当于200户武汉三口之家的一年总用电量。

  黄石黄金山工业新区3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到3200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3万吨以上。

  省发改委介绍,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光伏发电总容量60万千瓦,太阳能光热建筑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利用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

  破解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

  发展新能源产业并非“赶时髦”。省发改委介绍,我省属一次能源匮乏省份,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破解能源困局与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好在,湖北正迎来重大机遇。

  2010年,全国获批的2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中,有四大能源研发中心落户湖北,为抢占新能源产业战略制高点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2011年,央企一口气在鄂布局365亿元新能源投资项目,助力新能源产业提档升级。

  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设立新能源创投基金,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为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核准、建设、接入系统和上网、落实电量全额收购和电价补贴政策等方面全方位给予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