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现在降息是步“错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多个新兴经济体连续降息,使国内的降息呼吁再度甚嚣尘上,据说5月份CPI会在3.1%左右,降息条件具备,中国将加入新兴市场降息阵营。

  我们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诚然,目前官方统计的CPI和PPI增幅回落,投资审批加速等积极财政亟需宽松货币提供能源动力;且降息确可缓解高负债率的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利息支出压力。但是,理据并不足以佐证降息条件已成熟。

  具体而言,目前统计意义上的通胀虽有所回落,但真实通胀高企而通胀预期持续趋强,此时降息将容易强化通胀预期,加剧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黑洞效应,甚至致使经济滞胀化。其一,在人口老龄化导致真实储蓄率趋降下,银行系统需借通胀压低单位货币购买力,才能有效筹集到投资所需的储蓄资源,而这将导致私人部门为规避通胀而进行流窜性投机,抬高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进而推高投资甚至稳增长的成本,放大银行信贷风险敞口。其二,当前银行系统吸储能力持续萎缩,金融脱媒日趋严峻,根因是剔除真实通胀后储蓄为负利率,倒逼储户选择可覆盖真实通胀风险的替代性储蓄品种,导致银行系统存款流失。因此,一旦降息将加剧金融脱媒,致使银行系统存款进一步流失,银行系统将因缺乏有效存款难以进行信用创造,这意味着降息反而会牵制货币信贷对稳增长的支持,加剧通胀风险。

  不仅如此,在真实通胀高企下,降息将再度抬高银行吸储成本,压缩银行系统净利差收益(只降低贷款利率的非对称加息更直接降低银行系统净利差),加速暴露银行系统风险敞口,使银行在外部融资渠道不畅下,再度削弱利润补充资本金这通道,从而不仅削弱银行放贷能力,而且将遭遇银行系统的反对。殊不知,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下,银行系统发放的许多信贷,在利率上并未有效覆盖其风险敞口,若降息必将致使银行的风险敞口更加突兀,提高银行运营风险。何况,目前决策层显然不会为稳增长而挤破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

  与此同时,当前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实际上是内外需萎缩,而降息不会有效缓解内外需萎靡和产能过剩压力,更不会使本不具备经济可行性的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因此自然就不会增强市场对贷款的真实需求。如目前银行的新增信贷中,票据占据近三成份额,反映实体经济受内外需萎靡和产能过剩压力,投资的边际成本上升而边际收益下降,从而导致市场对贷款的需求不足。何况,一则目前通过信贷窗口指导银行信贷向政府和国企投资倾斜,比降息更立竿见影;一则即便决策层为降低政府和国企负债利息支出而选择降息,在目前贷款利率管下限和市场风险溢价升水下,银行也会利用制度赋予的定价自由,以对冲降息风险,除非决策层与银行就其中的贷款风险作出补充安排。

  此外,呼吁降息者忽视了国内外基准利率在概念上的不同。事实上,各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为间接名义利率,其基准利率的下调并不意味着信贷等真实利率下降;而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实际有效利率,中国降息压低的是市场实际有效利率,这在风险溢价趋高下,会扭曲市场真实利率,要么导致金融掮客在正规金融系统与民间市场间套利,要么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变相批量生产低质资产,抬高金融市场风险。因此,若以实际有效利率进行中外利率比较,并考虑通胀率状况,中国并不存在降息空间。

  由此可见,目前经济增速回落过程尚处于可控状态,且经济回落是正常的周期调整,呼吁降息不仅会矫枉过正,而且还将干扰市场定价,导致经济更坏。因此没必要一出现经济回落就滥用抗生素,甚至持续注射吗啡地竭泽而渔,将使经济始终处于扭曲性亢奋状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