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研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16:08 来源: 财政部网站王保安:在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同志们:
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于今天上午圆满闭幕。现在,我们召开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一是落实谢旭人部长在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上的讲话精神,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财政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二是对全国财政科研系统20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工作经验,认清形势和问题,根据财政科研系统的特点,明确思路,突出重点,锐意创新,做好今年的财政科研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时间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明确提出要在保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政策措施的预调微调;短期调控必须与中长期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相衔接。这对我们今年的财政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全国财政科研系统的同志们再接再厉,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今年的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些意见和要求。
一、扎实工作、协同推进,2011年财政科研工作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绩
2011年,全国财政科研系统脚踏实地、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贯彻“为现实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方针,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一)强化政策研究,支持财政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2011年,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政策研究,为财政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科研成果。
财政部科研所集中力量,把决策层提出的研究课题和任务作为重中之重,提供了高质量的成果,并积极配合各业务司局的政策研究工作。在财政宏观调控、中央和地方体制调整、税收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科研人员就保障房建设中的PPP(公私合营)机制、地方财政管理实证分析评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绩效、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多项专题开展深入调研和攻关研讨,提交了为数可观的高水平研究报告和简报,体现了部科研所作为全国一流政策研究机构的水平,其中有多篇得到国务院领导和财政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地方财政科研机构大力强化政策研究职能,全力配合和支持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一些成果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不同形式、不同程度转化为政策。北京市财政科研所完成了局级重点课题《北京市征地超转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支撑;天津市财政科研所牵头完成的《天津市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防范研究》课题,获得了市政府多位主要领导的批示;辽宁省财政科研所完成的“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的政策建议与机制设计”成果,得到省委书记的重要批示;河北省财政科研所的“四个财政”建设研究,在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后,向全省各地市转发,要求各地市主要领导学习参阅;新疆财政科研所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重点组织开展《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财税体制研究》课题研究,为中央精神在新疆财政系统“落地”提供了智力支撑;陕西省财政科研所的《关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财税政策措施》的研究报告,获得了省委书记、省长充分肯定,已转化为政策文件印发;贵州省财政科研所完成的《贵州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补偿财政政策体系研究》课题,被列为 “促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成果;内蒙古财政厅政研室完成的《“十二五”时期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财政政策研究》,成为自治区社科联核心研究成果;黑龙江省财政科研所的《破解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路及对策研究》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先后提出的决策建议,得到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二)深化财经理论研究,统筹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
2011年,财政部科研所遵循财政经济理论发展规律,充实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和带动、促进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开展财经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如根据财政职能,深入考察、界定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内涵,厘清科学化与精细化的关系,形成的研究成果由谢旭人部长批示为部党组各位领导传阅,服务于深化认识推进财政管理创新。地方同志们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导向下,也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辛勤努力并产生高水平力作。如广东省财政科研所在部科研所支持下,集中全所和厅相关处室的研究力量,全力开展绩效预算与竞争性分配理论的研究工作,完成了《论科学与绩效》、《绩效预算:创新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分配方式革命》等理论文章20多篇,对广东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如浙江省财政厅政研室、河北省财政科研所、湖南省财政厅研究室等单位,都积极开展了财政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生教学和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培训是财政科研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机制。部科研所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和毕业生水平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用人单位广泛好评。2011年,财科所研究生部在做好学术型博士、硕士教育的同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MPAcc)和双证会计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并成为全国专业审计硕士(MAud)的首批招生教学单位。此外,在职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共举办在职研究生班11个,参加学员300余名;学会秘书处举办了多个地方财政干部培训班。教学相长,这些为提升全国财政系统和其他经济行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加强科研与业务部门的良性互动,更好服务实际工作。
为中心工作和现实服务是财政科研的基本方针。2011年,部科研所以强化应急研究机制、保障应急研究效果为基础,直接服务于部党组中心工作需要,并继续与业务司局加强合作,展示了科研实力、锻炼了科研队伍,全年共承担部领导层和有关司局的应急研究任务10余项,还与部综合司在“重大财经专题联合研究机制”框架下共同承担了“地方财政风险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研究”等重大应急课题研究任务。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研判,特别是我国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和措施研究,部科研所也向部党组提供了一系列有较高价值的形势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分析和在欧债危机中主动参与、有所作为的意见,获得了部党组和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部科研所与各业务司局的交流与研究协作有序推进。研究处室承担业务司局提出的多项研究任务,列入年度计划课题,形成多批研究成果。
地方财政科研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服务于厅局党组中心工作,参与业务处室重大事项研究。天津市财政科研所根据市政府和局党组的部署,完成《我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等研究成果10项;河北省财政科研所、江苏省财政科研所等单位主动参与财政部业务司局的研究工作,完成预算司、外经办等单位委托的《中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中美地方层级经济合作前景研究》等成果多项;安徽省财政科研所、宁波市财税研究室等单位结合实际形成了《财政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促进宁波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等研究成果多项,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河南省财政厅政研室完成了《财政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备忘录》的起草工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出贡献;云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处努力做好财政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细化工作,先后11次牵头组织对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部门关于“桥头堡”建设相关文件的研究,积极为云南省推进新一轮大开发提供财政政策支持;江西省财政厅政策调研室以“转变职能、服务大局、加强调研”为主线,在全省11个地市、30多个县开展调研工作,为厅党组决策提供准确的一手材料。此外,几乎所有财政科研机构都独立完成、牵头完成或参与完成了本省市的“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西藏、太原等省区市还积极借助部科研所的力量开展该项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推出三个系列报告,努力打造科研精品。
2011年,部科研所按照研究专长组建研究团队,形成了以科研组织处为依托并联合各地财政科研力量的“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报告”研究团队、以外国财政研究室为依托的“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研究”团队和以税收政策研究室为依托的“中国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团队。2011年,三个研究团队都形成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较好反响,得到了财政部领导的高度认可。《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报告》、《各国财政运行状况》、《中国税收政策报告》已经成为部科研所的年度科研品牌,其中《中国财政管理报告(2010)》得到了谢旭人部长的长篇批示,认为工作做得好,应该长期坚持并深入下去。应特别强调,这项成绩是在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取得的,谢部长的批示也是对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工作能力和团结奋战精神的高度肯定。
(五)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国际合作不断拓展。
部科研所作为国内权威性财经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展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2011年,部科研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等单位联合举办过多场学术交流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外交流进一步拓展,部科研所派团(吸收地方同志参加)赴美参加“国际财政学会第67届年会”,并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分别赴英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参加会议和论坛;参加中日财经战略对话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中日财政研究交流机制和地方财政双边合作研究框架;借助英国战略基金的力量和渠道,深入开展政府债券市场发展和完善课题研究,并与英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中国政府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国财政学会和全国财政科研系统与台湾中华财政学会轮流举办的“海峡两岸财税学术研讨会”运行良好,起到了以学术研究促进海峡两岸沟通的良好效果。此外,部科研所还先后接待多国财政部门、大使馆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来访,就国际经济形势、欧债危机和财政发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地方财政科研机构也举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学术交流活动。海南省财政厅承办了中国财政学会“地方政府债务研讨会”,取得良好研讨效果;新疆财政科研所承办了“中国财政学会民族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暨第十七次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民生与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研究交流,同时还成功举办了自治区财政学会暨财政科研所成立30周年座谈会,凝聚区内研究力量共同推进财政科研事业发展;浙江省财政厅政研室成功举办“完善城市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研讨会;河南省财政厅政研室成功举办第13次全省财政理论研讨会;河北省财政科研所配合中国社科院在三河市举办了经济学部年会,密切了省政府与国家智囊机构的合作;广西财政厅政研室借举办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的机会,推动了区内财政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六)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积极开展财政宣传。
财政理论和政策的宣传解读,既是提升财政科研影响力的途径,更是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2011年,各级财政科研机构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媒体资源,大力进行科研成果的宣传推介,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展财政宣传工作,加深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理解、支持。
部科研所出版的《财政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坚持以质取胜的指导思想,对稿件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质量严格管理,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两刊”不仅是财经学界的核心期刊,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成为促进财政经济理论发展,宣传财政发展与改革的平台和园地。地方财政科研机构的刊物以及一些研究报告、简报、研究资料也办得很好,知名度提升,学术地位得到提高。辽宁省财政科研所的《地方财政研究》坚持地方性、研究性、工作性、资料性的办刊宗旨,并于2011年首次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编辑的《财经活页》选题精、质量好,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天津市财政科研所负责公开出版的期刊《天津经济》和内部期刊《财税调研报告》、《财税快讯》,对基层实践进行理论提炼并推动经验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山西省财政科研所大力提升《山西财税》的办刊质量,年发行量达到21000份,连续两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甘肃省财政科研所的《财会研究》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宣传省内财政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为全国财政系统和经济学界服务,全文登载了2011年度的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协作课题成果;湖南省财政科研所狠抓“两刊一鉴”的编辑质量,实行选题报批制,宣传工作力度明显提升;新疆财政科研所的《新疆财会》维文版数量已从原来的1000份增加到2000份,起到了增强民族同志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作用。
各级财政科研机构积极利用其他媒体资源,拓展学术影响,宣传财政工作和改革,解读财政政策。部科研所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央财政预算报告解读、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税制改革、房地产市场调控、物价调控、中美战略对话等主题上积极与媒体互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紧密配合财政中心工作,增进全社会对财政工作与改革的信任理解。内蒙古财政厅政研室2011年共在新闻媒体上刊发稿件149篇,连续5年被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西安市财政系统共完成调研报告100余篇,并通过多个媒体渠道推介研究成果。
(七)完善财政科研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制度建设水平。
2011年全国财政科研系统积极完善财政科研工作机制,在政治、思想、组织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作效能。
计划课题、协作课题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2011年,部科研所在预先征求司局意见的基础上,调配研究力量开展21项计划课题研究,目前大多数课题都已顺利结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司局领导高度关注和肯定。在征求地方意见的基础上,部科研所和中国财政学会设立协作课题8项,组成10个课题组,有42个单位参加研究,课题总报告和参研省市的分报告都获得部领导和厅局领导的重视。各省市财政科研机构也建立了类似的机制,如湖南省财政厅研究室、陕西省财政科研所、河南省财政厅政研室、山西省财政科研所、甘肃省财政科研所、长春市财政科研所等单位与业务处室间建立了横向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一系列影响较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辽宁、湖北、山东、河北、沈阳等省市的财政科研机构都对下形成了协作课题研究机制,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自2008年开始,部科研所与地方财政系统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在审慎择优的基础上,2011年新签署合作协议5个,达成合作意向2个。目前,部科研所与地方财政系统已有不同类型的共建科研基地9处,分别是河南省焦作市、江苏省江阴市和昆山市、上海市闵行区、内蒙古乌海市、山东省潍坊市、浙江省绍兴市和常山县、福建省龙岩市,另外与湖南省和广东佛山南海区也达成了基地建设合作意向。科研基地有助于财政科研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稳定的合作框架来促进财政科研成果提升质量;也有利于地方财政部门引进和利用好财政科研力量来优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地方财政科研机构也开展了类似尝试,如河北省财政科研所在省内建立了12个科研基地,四川省财政科研所与攀枝花市财政局联合开展研究工作;北京市财政科研所、湖北省财政科研所、内蒙古财政厅政研室、广西财政厅政研室等单位则采取面向基层市县推出招标课题的方式加强研究机构与财政业务的结合与互动。
同志们,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财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11年全国财政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规划性、系统性有所提升,与现实、与财政中心工作的结合比较紧密,政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齐头并进,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相得益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财政科研工作者辛勤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财政科研系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党组对全国财政科研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财政改革发展需要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当前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肩负艰巨的社会发展任务。全体财政科研战线的同志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在研究中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基本思路,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
谢旭人部长在昨天财政学会年会的重要讲话中对国内外形势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述,我在此不再展开。我想强调的是,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也是我们财政科研人展示实力、体现和落实“两为”方针的舞台。我们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将财政科研工作的重心放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事项和目标上来。谢旭人部长昨天的重要讲话,已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科研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了很好的归纳,我们应当深入领会。在这里我主要就需要今年重点研究的问题再谈一些看法:
(一)坚持改善民生,研究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出发点与归宿。当前,我们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特点,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有效保障民生的方式。
开展逐步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保障有力、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工作。要研究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研究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机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做好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系统设计。
做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研究。要下大力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要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同时要积极研究如何促进城乡协调一体化健康发展,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及农民工培训补贴制度等。
支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研究。财政部门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研究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及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相关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的研究;二是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研究;三是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四是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的研究;五是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研究。
完善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保险)、社会救助投入与运行机制的研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研究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机制和方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研究医保付费方式、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与公立医院改革问题;探索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完善并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深入分析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路径和方法,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研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等。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研究。要在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基础上,加快研究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保障房供给基本到位、商品房房价与中、高收入阶层支付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尤其要开展好支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研究,加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财政科研系统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路径和方法,促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研究。
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财政工作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全国财政科研系统要集思广益、协同作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研究上取得高质量成果。
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之下,如何支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重点探讨如何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大学科研能力建设,以及如何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等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税政策,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中需涉及如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此外,还应积极研究技改资金的规模和投入方式,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支持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研究。要结合资源税改革等重大事项,抓紧研究支持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财税政策,涉及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重点领域低碳技术研究推广和低碳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的方式方法等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重视开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和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等问题的研究。
(三)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
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基调。稳,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财政科研系统要在稳中求进方针的指导下,开展好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的研究工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的政策研究。要继续做好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研究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继续深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运行搭配研究,特别是因地制宜开展好财政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机制创新、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管理的研究工作。
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要开展好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进一步实施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评估;要深入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研究工作,以利于稳步扩大试点范围,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研究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以及进一步完善蔬菜等农产品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等政策,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税收负担。还要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做好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资源性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的研究工作。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研究。要结合财政职能做好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家政、物业、医疗保健、老年护理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增长点,支持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工作。结合学习《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好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与结构调整引领作用的研究,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要研究外贸政策上的财税支持方案,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支持服务贸易发展。
(四)开展优化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
收入分配改革是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财政科研部门要积极参与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研究设计政策工具及运用。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近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税收是财政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在维护收入分配公平上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做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研究,探讨在寻求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应深化消费税和财产税的研究工作,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逐步推进财产税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意见;着手进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研究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改革建议。
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和形成产出与分配有效平衡局面的研究。健全收入增长机制是优化收入分配的基础,也是保障居民收入与产出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平衡的重要条件。加强收入增长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完善工资制度的研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第二,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拓展居民收入来源渠道;第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以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促进收入机会公平的研究。机会公平是良好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激励社会成员、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做好促进收入机会公平的研究工作,要探索如何消除显性与隐性的就业歧视、教育歧视,维护底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通道,以及如何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等等。还应积极参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研究工作,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规范和消解灰色收入。
(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研究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研究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国际政治经济信息与动态跟踪研究。财政科研部门应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中的新信息、新动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做好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化、预测与反危机机制的研究,力求科学预测欧债危机的发展方向、阶段和主要特点;二是做好美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及其外部效果研究,对处于复苏期的美国经济动态紧密跟踪,捕捉战略机遇;三是做好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分析研究,及时研判国际能源、资源市场大势;四是做好国际多边和区域经济机构改革与发展研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世界银行集团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新一轮的谈判回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等问题。
深化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研究。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关的政策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对外贸易发展研究,深入推进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采取有效的财税措施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生产与出口;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财税政策研究,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三是促进“走出去”的财税政策研究,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四是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GPA)有关政策研究,为加入WTO框架内GPA提供改革与谈判依据,研究加入法规政策调整等问题。
推进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对外沟通协调、交流合作,是维护我国国际经济权利和地位的重要平台。财政科研要主动深化对外财金和经贸合作的研究,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及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献计献策;要深入分析,做好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相关研究支持工作;开展好加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的研究工作,等等。
当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财政经济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希望各位同志结合本地财政中心工作,科学确立研究重点,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取得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三、主动服务、锐意进取,谱写财政科研工作新篇章
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形势、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财经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十分需要得到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政策研究支持。财政科研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紧密联系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取以质量好、应用价值高的科研成果服务于财政决策和实际工作,助力财政改革和发展。
(一)坚持“三贴近”服务,充分发挥财政科研职能作用。
一是贴近财政中心工作,处理好研究与应用的关系。伴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高度关注,对通过财政手段解决实际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寄予厚望,同时也对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和支出绩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具体细致的评判。在这种形势下,财政科研应进一步贴近财政中心工作导向和实际工作一线,进一步明确主旨目标,为财政改革和发展大局,发挥好“参谋”和“智囊”作用,积极做好财政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
二是贴近现实,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关系。为现实服务是财政科研生命力之所在。财政科研要善于面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寻找出基本的经济规律,形成可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政策建议。只有贴近现实,在实践中去接受对科研成果的检验,才能提高科研质量。财政科研要聚焦财政经济发展中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应对措施研究,使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应用价值,转化为政策、制度和办法。
三是贴近基层,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财政作用从宏观覆盖作用到微观,天然地就与“基本”、“基层”、“托底”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近些年来,基层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为财政科研提供了最鲜活的对象和样本,同时基层对政策贯彻中的正反两方面效应不断检验理论与政策的有效性,亟需细致调研,使下情上达,上下互动。因此财政科研必须沉得下去,真正贴近基层,深入群众,善于从最基础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掘素材、发现问题、剖析矛盾,并凝练提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策和规范。要把研究的具体问题与国家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相结合,这是保持高度、立意高远而“顶天”,同时又要摸到基层真实情况、运行脉搏而“立地”,处理好上下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主动服务,增强财政科研工作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一是要密切关注财经热点和难点问题,着力做好应对措施研究。切实增强财政科研工作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融入财政宏观调控和改革实践,抓紧研究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动向、新趋势,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进行跟踪研究,从理论高度分析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及内在运行机理,运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从实施运用的角度“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二是要努力提高为财政决策服务的能力。财政科研的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要密切跟踪经济发展变化,为各级决策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提升为决策服务的能力要求我们财政科研工作者要具备充足的理论储备和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各项财政决策的前期研究和咨询,提供实事求是、有观点有建议的调研报告、政策分析报告和意见建议。这种将理论政策研究转化为现实决策服务的能力,需要科研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队伍建设的主攻方向。
三是要加强财经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对财政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各级财政科研部门要对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权威、准确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并及时向社会传递清晰的信息,为财政改革和发展争取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开拓视野,创新方法,提升科研水平和质量。
一是要拓宽视野,紧密联系内外新发展、新态势来开展研究工作。在全球化时代和全面开放格局下,需要我们加强对国际国内财经形势分析研究,做到视野宽广、胸怀天下、目及四海、落脚中国。要密切联系各种新发展、新态势,加强前瞻性和政策预案研究,为财政工作争取主动贡献力量。
二是注重短期研究和中长期研究相结合。我们不仅要关注短期问题,还要有专门力量进行中长期研究。中长期研究和短期问题研究有机结合,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脉相承,才能使财政科研形成远见卓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三是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质量。首先要大兴调研之风,扎扎实实搞调研,多去基层,深入实际,把现实情况摸清楚,了解透,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才能立得住、站得稳,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其次是注重“点、线、面”协同,增强研究的系统性。财政分配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因而财政科研必然要求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要寻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寻求相互贯通、豁然开朗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抓实质、抓重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从逻辑上串联整合,凝练具有指导价值和应用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比如我们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就是要研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套应用技术和方法。要坚持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统领环节、以创新财政管理为前进载体、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为核心目标,最终求得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财政问题。
(四)创新财政科研组织形式,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展系统内、系统间、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形成应急课题、计划课题、协作课题、科研基地等多层次合作机制,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支撑、科研与业务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机制。完善现行协作研究方式,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科研部门承上启下的作用,借助中国财政学会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与高等学校、社科研究部门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二是支持近年来新的研究组织形式的发展。近年来财政科研创新中建立发展了与部综合司的协作研究机制、与用友政务公司的合作机制、与各地共建科研基地的新框架,以及推进财政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建设,等等。这些新的组织机制,可汇聚多方研究资源和力量,产生合力,有利于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研究成果,成效显著。我们知道科技界历来十分强调“产学研”结合、发展“产学研”联盟,我想这一指导方针放到我们财政研究这一软科学研究领域,同样也是适用的。今后,财政科研系统还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一些研究平台,不仅可以和行政机关联合搞研究,可以与高校、其他研究院的所合作研究,还可以跟企业、社会团体、国际组织、国外机构开展协作研究,发展交流和研究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是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财政科研队伍建设。首先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科研工作,支持财政科研发展。财政科研是各级各地财政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各地财政科研机构和队伍为财政工作提供稳定的智力支持,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财富。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加大对财政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财政科研事业发展。领导要带头狠抓队伍建设,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次要培育打造好财政科研的学术带动人和核心团队。科学研究中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只有切实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凝聚人才力量,形成人才梯队,才能实现财政科研事业的兴旺发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科研条件支持,为优秀的财政科研人才提供更大舞台,加强科研人员培训,敢于给财政科研人员“定任务”、“出题目”、“压担子”。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要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成长性的科研梯队,鼓励和激励研究人员积极进取、创新实干。
第三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要抓好建章建制,优化机制,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财政科研队伍凝聚力,充分发挥科研人员潜能。要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改进完善各岗位人员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能力,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科研骨干和辅助人员之间,要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尊重互补,共襄财政科研事业。
同志们,做好2012年财政科研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财政部党组指导下,紧密围绕财政改革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财政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科研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来源:《财政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