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儿童文艺批评话语缺失 批评家功利扎堆电视电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17:49 来源: 中国网
儿童文艺批评话语缺失批评家功利扎堆电视电影

  《小英雄雨来》剧照

  文艺批评不但需要批评家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人格,还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开阔的视野。但当前文艺批评实际上很功利地拥挤在长篇小说和电影电视这热闹的两地儿,对散文的批评少之又少,尤其是对儿童文艺的批评可以说是完全忽视的。

  儿童艺术一直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晚清儿童文艺萌芽以来,儿童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如儿童戏剧就有《马兰花》、《报童》、《十二个月》和《小蝌蚪找妈妈》等表现童心、富有童趣的经典;儿童电影就有《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豆蔻年华》、《背起爸爸上学》等塑造了生动感人的儿童形象的佳片;儿童电视剧就有《西游记》、《小小飞虎队》、《小龙人》、《快乐星球》等或幻想或快乐的篇目;儿童音乐就有《拔萝卜》、《让我们荡起双桨》、《两只老虎》、《蜗牛和黄鹂鸟》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儿童美术就有《三毛流浪记》、《丰子恺儿童漫画》等经典。但遗憾的是,对儿童艺术的研究却一直没有突破,儿童艺术理论批评与整个文艺理论批评的繁荣态势相比,显得冷静而逊色。特别是近年来,儿童戏剧有了不少新的作品,国产儿童动画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新的问题,但面对丰富多彩的儿童艺术世界,艺术理论批评基本上是缺席、失语的。

  儿童艺术理论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话语缺失的局面呢?我想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儿童艺术史研究的缺失。应该说儿童文学史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胡从经就著了《晚清儿童文学钩沉》,蒋风就著了《中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史论》等,但儿童艺术史,尤其是专门的儿童电影史、儿童动画史、儿童美术史、儿童漫画史、儿童电视史、儿童戏剧史和儿童音乐史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据我所知,目前国内专门研究儿童艺术的学者不超过十人,出版的专门学术著作也只有程式如的《儿童戏剧散论》、李庆成的《儿童剧艺术论》、杨鹏的《卡通叙事学》、张之路的《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颜慧和索亚斌的《中国动画电影史》等几部,此外,谈凤霞、谢毓洁等青年学者撰写过一些关于儿童戏剧史和近代儿童文艺史研究的博士论文。他们这些著作或论述虽然具有学术开创性,但离真正的儿童艺术史研究还有一些距离,特别是已有的这些史论成果还不足以奠定儿童艺术这门学科的独立性和深邃性。

  二是儿童艺术理论的缺失。目前儿童艺术还缺乏基本的理论,儿童艺术评论还是借用通用的大学教材《艺术概论》里的话语。事实上,儿童艺术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其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有着成年人艺术所没有的要素,因此儿童艺术的特殊性是需要新的话语来阐述和新的方法论来研究的,不然,儿童艺术批评就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持。

  三是儿童艺术批评的缺失。虽然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可以读到一些关于儿童电视、电影和戏剧的宣传文字,有时候也能在“六一”儿童节之际读到一些儿童电视、儿童戏剧和儿童动漫的评论和一些呼吁重视儿童艺术的文章,但真正的批评性文章几乎没有,尤其对当前儿童艺术存在问题的有深度的有建设性的理论文章则非常少见。

  当然,儿童艺术理论批评的失语并不能仅仅责怪儿童艺术研究的从业人员,这是内外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导致儿童艺术理论批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三个:

  第一,学院艺术教育不重视儿童艺术人才的培养。现在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戏曲和舞蹈等艺术类院校有几十所,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里也设有很多艺术院系,设置了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广播艺术、动画、音乐、舞蹈等专业,但这些艺术专业基本上没有儿童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有些师范院校的艺术系也极少开设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课程,在研究生教育这个层面也没有什么专业性的导师。有些艺术类院校给研究生开设了一些儿童艺术课程,但都偏于实践的,缺少理论性的建构。高校的儿童艺术教育如此缺失自然导致了儿童艺术师资和专业人才的匮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