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现代企业为何要办社会事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4:59 来源: 经济日报

   志高建起了医院,娃哈哈建起了大学生公寓,阳光集团建起了幼儿园,中兴通讯办起了学院……随着大批企业投入到社会事业,此类“企业办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关注——

   现代企业“办社会”,无论从规模、构成还是运作方式来看,跟人们记忆中的“企业办社会”已经相去甚远。客观上讲,现代企业办一些社会事业,已不能冠以“企业办社会”这个老说法了。

   怎么看

   实质是“办企业”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曾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前,大量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身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不仅拥有学校、医院、幼儿园,甚至有的还拥有自己的政法机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从1995年印发《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到2004年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一些社会职能或移交给政府,或转为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得以轻装上阵,专注于做大做强。

   如果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卸包袱”过程,那么现代企业为何又开始自找“包袱”背呢?联合国契约组织中国网络中心办公室主任陈英认为,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的,无论所有制结构如何,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理应从事一些公益性事业,为员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为了让外地员工安居乐业,娃哈哈集团建造了包括大学生公寓在内的企业廉租房,还实行了住房货币补贴制度;为了培养技术力量,储备各种人才,中兴通讯学院办得有声有色。这些实践表明,现代企业“办社会”,其出发点是“办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这是建立在企业健康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投入,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方面。

   从规模上看,现代企业不再大包大揽、一应俱全地去“办社会”,而是有的放矢地根据自身需要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投入或兴办一些社会事业;从企业性质上看,“办社会”不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成为主力;从运作方式上看,有的是企业自建作为职工福利的一种形式,有的是市场化运作,类似于“服务外包”,有的是企业直接投资建立从事社会性服务业务的企业。

   怎么办

   建设“社会性企业”

   企业在做好经营活动的同时,如何办好或介入与主业不相关的社会性事业?

   目前国际上的做法是,把企业需要的社会性职能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发展“社会性企业”,即指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经营目标的企业,盈利仅作为维持企业存续的手段而非目的。

   规模较大的2012国际社会性企业论坛4月底在韩国举行。来自学术界、金融界、市民团体等领域的代表,以“共同发展的合作企业家精神”为主题,深入研讨社会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世界500强韩国SK集团会长崔泰源在会上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主题是社会性企业责任,正如责任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企业的义务。但如果想要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在社会性企业中建立起自主的生态系统,才能持续提高效率。”

   SK集团目前已直接建立或协助建立社会性企业70多家,其中包括学校、图书馆、快餐店、农场等。这些社会性企业的建立有效地帮助了弱势群体,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成功运营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陈英认为,社会性企业是一种制度创新,它将分散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建立社会性企业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性企业将经营管理优势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实现了高于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效益,是对政府与企业的有效补充。

   广东志高空调公司创办医院,是对“社会性企业”的有益尝试。志高医院对和谐劳动关系、增强队伍凝聚力起了很大作用。同时医院对当地居民和附近其他工厂的职工全面开放,便利了当地居民。

   不过,社会性企业需要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独立生存的难度很大。崔泰源表示,社会性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桥梁,得到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的扶持。仅仅依靠企业或政府任何一方来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家指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办社会”是一种趋势性的选择。社会性企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企业“办社会”的思路,使企业既达到“办企业”的目的,又能把投入和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