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闯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新路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4:59 来源: 经济日报

   田东县是广西西南部一个地处大石山区的人口中等县,这里石山连片,生态环境脆弱。我在田东工作了11年,见证了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巨变。借田东成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机,我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科学扶贫开发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

   十年扶贫开发

   做法及成效

   总的看,田东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扶贫目标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发展富民转变,在扶贫形式上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在帮扶模式上由党政主导向多方共帮共扶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群众跑腿”向“干部上门”转变。有5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两五”成了科学扶贫开发重头戏

   “两五”即做好发展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篇文章”,破解山区扶贫脱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群众住房、教育、医疗“五大问题”。

   经过努力,田东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全区27个重点园区之一。新亚东物流、广西超大等14家物流企业进驻田东后现代物流中心。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6大10亿元特色产业初步形成。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97.6亿元,是2007年的2.8倍;财政收入13.1亿元,是2007年的2.09倍。田东是广西2011年惟一新增的西部百强县。

   同时,田东把破解“五大问题”作为“十二五”时期开局的大事,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5414元,从2007年排在广西第三十三位跃进到第十位。

   (二)“两联”推动了服务群众向纵深发展

   我们注重在“联动攻坚、联网服务”上下功夫,建立了“农事村办”制度,“群众一动嘴,干部来跑腿”。2011年初,为解决乡镇七站八所各自为政的弊病,田东将乡镇机关、站所干部资源重新整合,组建“一办三中心”,即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政策法律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干部,充实到“农事村办”服务站,把公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田东县还建立了“民情110”网络服务群众新平台,群众的要求迅速得到受理。

   (三)“两改”突破了“三农”发展的瓶颈

   田东县作为全国惟一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先后设立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了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特别是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信用信息系统覆盖全部农户的县,为农民得到金融支持走出了一条“破冰之旅”。2011年,涉农贷款余额为35.31亿元,比2008年增长106.3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使农民拥有了资源和资本。经过3年多改革,全县确权发证率92%,确权到户率86.57%。

   (四)“两山”增强了农民持续发展的后劲

   扶贫开发要到户到人,但一家一户难以实施产业性项目。从田东多年扶贫的情况看,产业帮扶的成效是最好的。田东县从2007年起实施“山上竹海,山下蔗海”的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利用政府和企业补贴种苗、护理费用和保价收购的方式,发展“农户+甘蔗+糖厂+纸厂”、“农户+竹子+纸厂”模式。目前,全县种植竹子28万亩,竹农3.2万户,年产竹子50多万吨,全由本地企业保价收购,农民每户年收入6000多元;种植甘蔗40万亩,农户年均收入达1.41万元,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每年以5万亩速度发展竹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7%,比2007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五)“两个保障”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田东县是广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县。2011年,县财政出资1096.71万元帮助农民代缴新农合参合费,36.6万农民免费参保。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部覆盖到村,农民参保率达到90.2%。4年来,全县共支付社保资金4359.91万元。这两项保障性措施,避免了农民因病掉入贫困“陷阱”。

   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田东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贫困人口比重依然较大

   按照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田东县贫困人口14.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9%,相对原实行的1196元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比2011年增加了9.74万人。剩余贫困人口居住更加分散,要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成本将更高。从全县贫困人口分布来看,41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6.16万人,但非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约8.47万人,非贫困村将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薄弱地带。

   (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全县贫困村大多分布在南部大石山区和北部山区,石漠化面积约2.65万公顷,占贫困村总面积的51.58%,石漠化导致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均耕地仅0.51亩,耕地质量不高,土壤肥力较差,主要靠人力锄挖;道路遥远艰难,对外经济交往少,产业开发难度较大。

   (三)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不高

   贫困村87.67%劳动力的学历水平都在初中以下,部分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或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等途径大量流失;外出务工人员虽然经过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农民掌握技能系统性不够,大多没有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只能从事一些报酬较低的体力劳动,稳定就业率低,竞争能力弱,制约了扶贫开发的进程。

   (四)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产业扶贫作用巨大。但目前,田东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1家,其中仅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企业5家、市级企业5家,企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有限,不少贫困群众收入仍然依赖简单种养业,农产品多以出售原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而增收有限。县内务工就业岗位容量小、可选择范围少、工资收入偏低,因此,工业企业对扶贫的支持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致贫返贫因素复杂

   随着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及产业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等政策的实施,许多原本生活在边远山区、贫瘠地区的贫困人口逐渐摆脱了贫困,这使得区域性的自然条件已经不再是导致贫困的惟一重要因素,而教育投入、人力资本、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等,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致贫返贫因素逐步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发展能力的贫困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脱贫依赖心理严重

   一些农民“等靠要”心理严重,认为扶贫开发就是“政府给钱,要我脱贫”,有些农民“种粮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安于现状,这些心理制约了贫困农民自我发展、加速发展。

   争做新一轮扶贫开发先行县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田东县要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机遇,深度拓展“五篇文章”,深入破解“五大问题”,争做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行县。

   一是提振信心,换脑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时间跨度长,最怕的是畏难心理。多年来全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攻坚成果,这是广大干部群众信心百倍、继续前行的基础。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高度重视田东县扶贫工作。田东县正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目前正制定《“甩帽子”行动方案》及10个配套的子方案,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是持续增收,增票子。田东县正围绕破解“五大问题”实施方案圈定的159个建设项目,加大投资力度,集中力量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基本民生问题,注重提高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全县以实施农民“万元增收工程”、“万元河谷”、“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抓手,推动6大农业园区建设,变一家一户小产业的扶持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扶持,真正建立起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改革创新,闯路子。田东县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特色农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注入活力和动力。同时,注重构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大格局,在全县开展生态、产业、教育、就业、金融、科技、项目、社会、保障等10大扶贫工作,形成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四是夯实基层,强班子。扶贫攻坚的阵地在基层,工作是否有成效,取决于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田东县去年换届后及时对新一届村“两委”成员进行培训,并对扶贫一线工作的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今年选派57名区、市、县3级机关事业干部进驻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直接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为使基层干部安心工作,在村干报酬、村级办公费、村级垃圾处理费等方面建立了定期增长的机制,使一线干部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五是领导抓点,甩帽子。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领导是关键。田东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贫困村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甩帽不撤离”。县级领导全部放到国定区定贫困户挂点,机关、企事业党支部与村“结对共建”,通过“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以好带差、上下联动扶贫”,一个一个地摘掉“贫困村”帽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