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析神秘的外贸余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8: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左佳妮

  时尚专栏作者,擅长从社会的角度观察时装,用时装的态度审视社会。

  今时今日,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到了可以独撑半边天,甚至独立于零售业系统之外而存在的地位。说到中国电子商务的“王”,当属淘宝;说这位“山大王”的起家、成长,甚至到今天日渐壮大,始终和“外贸余单”这个中国人民习以为常却又显得神秘的名词联系在一起。

  作为中国出口行业的支柱之一,时装加工行业与该词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让我来做一下名词解释,通常国外品牌下单给中国代工工厂,工厂会根据品牌提供的面料生产订单量110%或者更多的时装以确保完成订单数量,这多出来的10%就是残次率,这就是余单的来源。换言之,这批余单中可能混杂着残次品。

  改革开放初期,外贸余单开始被代加工工厂明目张胆地出售给小型零售商,他们逐渐成为街头巷尾小店的生力军。用本地的价格买到国际设计,时髦不时髦的都会蜂拥而至。但这10%怎可能满足愈发高涨的需求呢?于是,聪明的商家联合代工工厂捣鼓出了“外贸跟单”这个概念,这不是品牌方的跟单,而是工厂应零售商的要求去面料厂找到相同甚至类似的面料进行加工,所以你可以看到表面相似,但穿上之后却可能有天壤之别的服装。

  不知有过购买外贸货经验的各位,是否感觉到夏天的选择要远远多过冬天。其主因和夏天时装的主打面料真丝有关。作为全世界真丝的主要生产国,加工厂商很容易找到类似的廉价面料,甚至许多世界顶级品牌的面料也都在中国制造。但到冬天轮换到以羊毛和皮革为主的时装,这些时装加工厂便完全失去了方向,厚实的面料或者有防风防雨功能的面料可不是轻易或者低价便能购入的。这就造成了许多中国人会花过万买一件好品质的羊毛大衣,却不肯花过千买一条真丝裙。因为后者在中国找不到,而前者却满地都是。

  外贸市场发展到再后来小零售商们壮大了,甚至有些小工厂动起了小脑筋,不如找些廉价的面料来制作“改良版”的时装,然后贴上自己注册的商标,像模像样地经营起了所谓的原创品牌。这也是今天市场上许多冒出来的快速时尚品牌的“身世”。这些品牌最擅长的就是博众家之长,化美丽为“廉价货”。有些山寨品牌却依旧东抄西抄,横行于二三线城市的主要商业街道。也有些聪明的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自行开发设计款式,逐渐向中档品牌发展,只可惜是极少数。

  这是中国时装工业长时间以来的瘸脚问题,却不是唯一。BCBG是美国占有率相当高的品牌,从鞋履到时装,几乎所有货品都标着Made in China。若干年前,此牌曾被香港俊思集团带入中国,但却不敌市面上铺天盖地的外贸货,而在中国丢失了品牌价值,不得已退出中国市场。许多品牌未进中国,便已为街头巷尾所知也是拜外贸货所赐,但这也成了他们裹足不前,不敢越洋前来的原因,尤其是像BCBG一样中档品牌,不敌大品牌的地位,又不敌外贸货价格的亲民性,只得望洋兴叹了。

  外贸货就像是一颗长在关键部位的肿瘤,你也不知道是恶性还是良性,也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定时炸弹,但影响健康成长近30年。但回过头来想,如果没有它,我们今天会穿什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