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科:从统一物品编码做起 让食品安全有源可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18: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6月11日至17日被确定为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周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 同铸食品安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粮集团承办,中国经济网执行承办。图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 李凡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1日讯 (记者 段丹峰)主题为"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2012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今天在北京正式启动,并举行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 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副主任罗秋科在主题为"诚信自律与食品安全"的分论坛上表示,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同时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适应和服务国际食品贸易与出口的重要措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助推食品安全监管",这是编码中心的一项重要使命。
此外,我国已经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行业快餐了大量调研,建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了多项食品安全追溯关键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商品条码信息实现对超过1000万种产品和15万家企业的责任主体追溯。
同时罗秋科还表示,"从统一的物品编码标识做起,通过采用全球统一的可追溯的物品编码标识体系,使产品和产品信息在世界各地高效、安全地流通和共享,从而为政府实现食品全产业链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为企业开源节流创造更多价值,为人们坚定消费信心、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技术保障,筑牢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论坛,我演讲的题目是"可追溯--中国食品全产业链监管之道"。我们知道,信息化需要数字化,数字化需要物品编码。要实现对物品编码的自动采集,需要自动识别技术。因此说,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作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物品编码工作的一个专门机构,在物品编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助推食品安全监管",这是编码中心的一项重要使命。这些年来,我们在利用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服务食品安全追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大家知道,食品安全追溯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记录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食品企业实施追溯,就是对企业生产、仓储、配送、销售等供应链全过程的流程标准化,建立食品的统一标识,建立关联关系,做好关键信息记录,做到"向上一步可溯源,向下一步可追踪",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食品一旦发现问题,即可通过物品编码,及我们看到的商品条码等等,从原料到成品、到上市,最终到消费者的供应链链条所记载的信息,快速缩小问题食品范围,准确查出问题环节,直至追溯到生产源头,确保了食品召回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食品可追溯管理也是适应和服务国际食品贸易与出口的重要措施,欧盟、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在本国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以减少大范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出的《全球追溯标准》(GTS),它基于全球应用的商品条码标识体系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良好农业规范等规范的要求,具有全球统一性、标识唯一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已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认可和推荐,广泛应用在欧美、亚太等地区60多个国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工作,在国家《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里、国务院关于加强乳制品、酒类产品监管的通知中,都强调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明确要求企业实现对生产流通过程的记录,具备可追溯性。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已明确要求,搭建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各行业产品质量信用建设。
同时,依托物品编码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加强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等效能。将物品编码科学地用于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编码中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机构等遵循系统性、唯一性、可扩展性等原则进行科学编码,采用条码、射频识别等技术使食物流与信息流实现同步,使得产品所有的生产和流通信息记录贯穿整个供应链。再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传输与发布,最终达到追踪和溯源食物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行业快餐了大量调研,建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了多项食品安全追溯关键国家标准,指导企业实施,出版了多种实施指南和案例集,建立了寿光蔬菜、四川茶叶、新疆瓜果等一百多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完成了中法食品跨国追溯项目,并为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商品条码信息实现对超过1000万种产品和15万家企业的责任主体追溯,对实现食品的有效监管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知道,现行许多行业、部门和技术公司都建立了各自的追溯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内部编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和查询。不能否认,这些系统对企业实现产品可追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标识体系,导致了可追溯信息格式不规范、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等问题,给食品可追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同时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和企业的重复投入等问题。
因此,实现食品全产业链的监管,统一物品编码势在必行。通过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物品编码",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真正把食品生产的上下游,也就是将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销售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协同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可追溯体系,真正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可追溯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希望,从统一的物品编码标识做起,通过采用全球统一的可追溯的物品编码标识体系,使产品和产品信息在世界各地高效、安全地流通和共享,从而为政府实现食品全产业链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为企业开源节流创造更多价值,为人们坚定消费信心、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技术保障,筑牢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