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要因地制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9: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浙江丽水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森林面积有2100多万亩,约占浙江省四分之一。让林农的“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本”,林权抵押贷款不失为一种有效渠道。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外垟村村民廖永祥拥有20多亩山林,种植山油茶。他是村里3A级信用等级,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丰收卡,凭这张卡通过林权抵押的形式,最高可以贷款5万元。廖永祥说,林权抵押贷款利率最低是8厘多,最多可贷3年,抵押期间,山林的产出所得还是归农户,到期再将山林赎回。

  5月1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在浙江省丽水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提到,“探索扩大以林权、大型机具等涉农物权为抵押的金融支农信贷产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末,丽水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25万笔,金额50.55亿元,贷款余额26.62亿元,居浙江省首位。

  《通知》下发后,不少人对农村金融改革在丽水试点存疑,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丽水市为何“获此殊荣”?这和当地这些年先行先试展开金融创新密不可分。

  早在2006年,丽水市就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林地、林权可以依法有序进入市场;2007年,丽水市首笔林权抵押贷款在庆元县发放;随后,丽水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全面推广“林权IC卡”,迅速推出颇具地方特色的林权抵押贷款,金融创新一再加速。

  因地制宜是丽水金融改革试点的亮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村,首要难点就是缺少有效抵押物,农户信息不对称,银行贷前审核成本高。其次是贷款户均金额少,农户分散在不同村镇,地域集中度低,贷款风险难把控。第三是金融空白区域仍然大面积存在,金融知识“难下乡”,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如何探索出适合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可复制的金融服务模式是难点也是重点。

  可喜的是,这样的实践已有不少。在信用建设方面,山东省有农户“数字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了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在抵押担保机制创新方面,湖北省有“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的授信模式,当地粮油协会组织会员交纳联保基金,共同承担联保责任,形成风险共担的联合担保体;在提高放贷效率方面,河北省有“公司+基地+农户”的支农模式,并积极拓展了仓单抵押、棉包抵押贷款等多种产品。

  但也要看到,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单一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农村信贷市场的深度还要拓展,广度仍要扩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推广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亟须多方探索。

  例如,《通知》中提到的包括探索开展信用农户授信和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创新银保合作信贷产品,探索发展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等在内的五项措施,是鼓励丽水市金融机构突破传统理念、灵活多样地创新信贷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的举措,对各地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也具有借鉴意义。

  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就是要求金融机构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做好农村金融服务这篇大文章,努力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方便、更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