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罗姆寄语中国 埃莉诺曾非常重视让居民“Having Voice”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2: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永杰
6月12日,著名政治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在美国逝世,享年79岁。奥斯特罗姆更为一般中国人熟知的身份,是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2009年,她与经济学者奥利弗·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因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
去年5月,奥斯特罗姆教授曾访问中山大学,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和中大政务学院的师生们讨论她的“多中心治理模型”,更几次触及中国现实问题。大师已悄然辞世,但那天她与马骏老师有说有笑地挽手迈进怀士堂的一幕仍然留在笔者的脑海之中。叶林老师曾把这些对话整理并刊发于2011年第3期的《公共行政评论》。
埃莉诺主力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她当天正是以“多中心治理模型”的视角探讨规模经济理论对公共服务的供应效率如何解释不力切入。她以美国的警区划分为例,发现效率最高的方式是在一个大辖区下提供“一些需要实现规模效应的服务”,但同时“又根据不同社区的需求制定了中小规模的警察服务”。她顺带提到北京业主委员会雇佣管理公司和保安服务的例子,认为倘若居民“能通过某种更好的自组织方式提高小区的服务质量”,当然“值得探讨”。
于是,顺理成章地,埃莉诺被问到如何看待有能力负担私人保安的社区在实现某程度自治后带来的“门禁社区”(gated community)现象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分层问题。笔者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多少与看着广州从一个由不同的“街坊”社区组成的老城,逐步变成一座分割成不同高墙内的住宅屋苑的城市有关。埃莉诺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难应对的问题,美国正是因为没有把问题处理好,中产阶级子女完全脱离了公共教育系统,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她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政府应始终记着要在适当时候“让公民参与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因为这“将决定公共服务的提升或恶化”。
对于“多中心治理模型”如何应用于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埃莉诺的回应可谓言简意赅。她认为该讨论要分两个层面,首先是“要确定特定的食品安全是否一个地区性事务,因为食品是处于流通领域”;其次是信息的流通,“政府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媒体要“使民众获得知情权”。至于民众如何参与食品质量的监管,她认为很难让公民组织管理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然而“民众不能完全放弃参与的权利,而应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得到回应。”但她也承认,这一切“需要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来实现”。
笔者记得,在整场对话中,埃莉诺几次提及要让居民“having voice”(发声、参与)。在复杂的公共治理的世界中,该集中还是该分权并无固定答案,但一个地方善治的实现,除了是否富裕,还必须让居民的意见可以畅顺地表达,得到治理者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