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先污后治南湖样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2:2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晓杰 陈红霞 肖青

  摊开武汉最新版地图,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这座以湖多著称的城市,没有哪一个湖泊,像南湖这样身陷闹市,完全“活”在高楼林立之中。

  南湖,因位于武昌之南而得名,原有湖面8平方公里,为武汉第二大城中湖泊。据《中国河湖大典·长江卷》 记载,它由河流淤塞而成,古时水域辽阔,直通长江,明代后,因淤积和围湖造田等原因逐渐缩小。

  经沧桑,南湖已然成为武汉的“心病”,曾经可直饮的一湖碧波几成毒水,每年入夏之际,“翻塘”已是江城一景。

  根据武汉市政府规划,未来数年内,南湖将要成为展示武汉城市魅力的湖泊景观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型生态板块,并将恢复芦苇荡等“南湖十二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0余天后,南湖将迎来它生命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清淤,“一期工程计划是100万立方” 武汉市洪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刘应芳介绍。

  十余年的治湖之梦蹉跎至今,这次会是新的开始吗?

  先污后治南湖样本

  南湖之痛

  6月12日,武昌城,闷热难耐。

  75岁的吴国华坐在南湖西岸一棵大梧桐树下,慢悠悠地摇着手中泛黄的蒲扇,双眼紧盯着水面的动静。他在钓鱼。

  “40多年了,没事的时候,只要不刮风下雨,我就来玩玩。”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后,吴国华被分配到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一直到现在,未曾离开过南湖边。

  谈及对南湖的记忆,吴国华眼睛泛光,“我年轻时看到的湖水是清澈明净的,湖边的空气也是清新的,坐船从湖面经过的时候,可以看到湖底”。

  和吴老伯一样,为水利事业工作了30年的刘应芳对南湖也 “情有独钟”。

  “20多年前,南湖的水可以用手捧起来喝”,在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他是武汉湖泊水下地形测量队的第一任队长。

  作为武汉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湖泊,南湖原属城郊浅水湖,经十数年围填,现已彻底成为一个封闭性、淤泥深厚的城中湖。污染日甚。

  据吴国华回忆,南湖最早出现大规模“翻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后来每年都有死鱼,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最近一次翻塘发生在今年5月2日,当天从湖中打捞的死鱼超过15万公斤。武大测绘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尹晖称:“每年四五月份南湖渔场死鱼达40-100万斤,为全年总产的三分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某不愿具名的水生物学专家称,死鱼增多,说明南湖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下雨后,冷空气往下沉,与湖底细菌发生物理反应上下交换,底下细菌翻上来;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化学反应,使得水中氧气减少,鱼类供氧不足,大量死亡,也就是翻塘”。

  不仅“毒湖”之名日甚,由于围湖养殖和填湖造城,南湖水域面积几乎减半。

  一份学界调研报告显示,南湖原有湖面8平方公里,现不到4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较10年前降低0.5米。但武汉水务局表示,按照最新的测量数据,南湖现存水域面积为7.48平方公里。由于担心湖鱼存有毒素,吴国华现在每次钓上来的鱼都给了喂养的猫。空闲时他仍然习惯性地去南湖边坐上一天,“只为钓,不为鱼,钓着玩儿。”

  6月12日下午5点,吴国华“战斗”一天的成果是—3条巴掌大的武昌鱼和6个塑料袋。

  “先污染,后治理”

  在武汉,治理南湖的呼声从未断过,但其败相却日甚一日。

  资料显示,1999年,红桃K集团打造 “丽岛花园”项目,高调开启南湖居住时代。2001年,洪山区政府南址迁于此,再度挑起各类企业在南湖边集聚的欲望,大小地产商竞相盘踞。截至目前,据记者粗略统计,南湖周边建成和在建房地产项目超过70个,其中不乏招商、保利、金地、南国置业等知名房企。

  疯狂取代理性,一池碧波的南湖渐渐没了昔日清新模样。

  “南湖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洪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刘应芳对本报坦言,“从一开始,我们就对南湖欠账太多”。由于城市化进程太快,各个方面都没有跟上, “眼睁睁地看着南湖周边的房子一天比一天多,但在截污和污水处理等硬件上都没有到位,治污速度跟不上排污速度”。

  直到2004年5月,有关部门才邀请环境专家对南湖水污染程度调研。当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南湖水质的6项监测指标中,总磷、总氮含量分别达到五类水质的2至3倍,有机物含量也超过五类水标准。根据水质评定标准,地表水质被分为五类,一类为最好水质,五类为最差。

  同年,南湖有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污水处理设施——龙王嘴污水处理厂。随后的2006年9月,武汉全面启动南湖污染治理工程,一期投资2000万元。

  尽管数位领导屡次承诺“治理好南湖”,但如今“翻塘”现象依然频繁,时间也越来越提前。

  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老水利人,刘应芳坦承,“原来我们对城市湖泊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强,对城市水利的认识也不足,在工作上缺乏前瞻性”。

  “出让土地的费用,远不及回头来治理南湖需要投入的资金。”今年初,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武汉市两会上痛陈,“南湖带来的教训深刻,目前的污染状况是规划缺失和过量开发造成的”。

  最后的决战?

  如果不出意外,十余天后,南湖将迎来它诞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清淤。

  刘应芳表示,“在历史上,南湖从来都没有清淤,根据我们初步测算,整个淤泥总量有450万立方米”。清淤只是南湖治理的一小部分。

  根据武汉市政府制定的《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未来数年内,南湖将会变身成为城市公园、展示武汉城市魅力的湖泊景观区,和生态样板。

  这背后是不容小觑的治理费用。本报从洪山区官员处了解,南湖治理,整个工程预计需要30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生态研究所所长邬红娟则直言,国内城市想实现“退地还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现在可行的是采取生态修复来逐步改善湖泊水质,“另一方面,要提高湖泊周边生活区的地面渗水和调蓄功能,做到雨污分流”。

  她建议,当前南湖治理最需要做的是加强管网配套建设,进行湖泊截污。

  据刘应芳介绍,南湖治污资金一直缺乏。“南湖周边有40余万居民,每天产生近28万吨生活污水,而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只有15万吨,无法处理的污水只能直排湖底。”因此,今年下半年,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将由现在15万吨扩建提高至30万吨。

  其实,即便南湖污水处理能力翻番,其环境承载压力依然巨大。按照《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南湖地区合适的人口规模应为32万人,但现实居住人口规模已超出8万有余。

  对政府当前的“大手笔”,坊间并非没有担忧。“南湖之前投了那么多钱都没有搞好,怕就怕这次又是做做样子而已”。

  无论如何,75岁的吴国华盼望着家门口的南湖能早一天好起来。到那时,他就可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退休了,钓钓鱼,让老伴给自己炖个汤”。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