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办学资质卡紧民营教育机构咽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1:1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王雨佳

  编者按/ 今年“3·15”期间,龙文教育的办学资质,受到媒体的质疑。在同一时间段,学而思、安博京翰、学大等各大民营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问题也被曝光和质疑。办学资质究竟有多难办?各教育机构是如何解决这一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本期报道将揭开这一谜底。

  学生正在上课,忽然有关部门来检查,认定是非法办学,立即遣散所有学生。这样真实发生的一幕,使“办学资质”,每每都在最关键的时刻,卡紧民营教育机构的咽喉。

  对于民营教育机构来说,办一张办学许可证,究竟有多难?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统一的办学许可政策,而各个省市的政策也不尽相同,甚至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教学点也未必都有办学资质。然而,资质问题并不是企业想解决就能解决的。

  面对质疑,无所适从

  办学资质比较模糊,有的是工商部门管,有的是教育部门管。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国内大部分民营教育机构,至今仍徘徊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

  龙文教育是专业从事教育培训的企业。据媒体调查,该公司目前在全国54个城市拥有1000多家分校,但多个龙文教育的分支机构,其经营范围均为信息咨询公司,与教育培训无关。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举办民营教育机构,由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龙文总裁刘映东自己也承认:多个城市的分校存在“没有教学资质”的问题。他表示,仅有20个城市的教学点具备办学资格,其余30多个办学资格仍在筹备办理中。

  对于无办学资质问题,一业内人士认为,这在业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并不是龙文教育所独有。“目前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大的知名培训机构的教学点也未必都有资质。”

  然而,资质问题有些时候并不是企业想解决就能解决的。当媒体求证龙文教育的办学资质时,上海市教委的回复是:教育培训机构属于营利性企业,不归教委管辖;而工商部门则表示,龙文教育是否违规从事教育培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来认定。“办学资质是比较模糊,有的是工商部门管,有的是教育部门管。”龙文教育创始人杨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回应相当坦率。

  同样在今年3月,深圳学而思教育四川大厦分校被媒体曝光无办学资质,给客户开具的发票抬头为“咨询服务”。时任深圳学而思的负责人马江伟承认,深圳学而思的6个办学点均无办学许可证。

  “我们先在深圳工商注册,再去教委申请办学许可证,申请许可证需要时间。在一定时间段内,我们无许可证经营并不算违法。”学而思公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办学许可证,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办。”

  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安博京翰和学大教育都先后被曝光在重庆、哈尔滨无资质非法办学。“深圳没有办学资质的机构占95%。”深圳某大型机构的高管张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如今,我们在各地的办学许可证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了,方式是找代理,具体怎么做的,无法透露。”学大教育某部门负责人回应记者对办学点资质的采访要求时如此回答。

  曲线解决,见怪不怪

  民营机构扩张速度快,教学点多,根本无法按照政策规定,保证每个分校都有合乎政策的校长和足够数量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董事。

  “安博的办学资质是富余的。安博在北京并购了若干培训学校,包括新干线、益智、爱佳等等,都是本身就有资质的。”北京安博学校校长张永春对记者表示。他指出,每个教学点开班之前,都要去所在区县教委的社会办学科办理办学许可证,要求“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审批通过的是,三分之一的董事手握教师资格证。他们还需要再去民政局备案,证明他们从事的是教学活动而不是非法集会。在许可证到手之后,社会办学科随时都可能去检查校舍、消防设备等等,隔一段时间,还会召集辖区内的机构一把手开会。

  然而,看似简单的流程之中,暗流涌动。实际上,一家全国性教育机构,进驻不同的省市,都需要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办学许可证。

   “很多小机构或者大机构的小教学点,校舍达不到500平方米,选址就在民房里,消防设施也不达标。现在教育企业扩张速度快,资金和硬件跟不上,是难以避免的。”某教育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按照现在的政策,不要说是中小机构,就是学而思、安博、学大这些大机构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教学点都有资质,资质这个东西是查不尽的。”前述深圳大型机构高管张先生说。在他看来,注册资金、校舍、设备等等固然需要机构的大笔现金投入,然而真正困难的,是政策中要求教学点负责人拥有5年经验、教师资格证、中级职称等等。

  实际上,张先生自大学毕业起就进入了民营教育行业,以前从未正式入职公立学校,没有任何职称,却很快在供职的机构担任教学点负责人。

  “有公立学校教学经验,有中级职称的人,大多数都不会离开体制内;能离开体制内的人,能够在民营教育机构里如鱼得水的,也是少数。公立学校里,老师是上帝,但是市场里,学生和家长是上帝。所以请公立学校思维的人来操盘一个教学点,很不现实。”在这位高管看来,民营机构扩张速度快,教学点多,却根本无法按照政策规定,找到足够数量的校长和董事。

  据张先生介绍,如今,很多机构为了办资质,会返聘一些退休的老校长在企业内任职,大多数没有实权。但是,他们仍然无法保证每个分校都有合乎政策的校长和足够数量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董事。

  对话

  汪潮涌:野草才可以生生不息

  作为龙文教育的投资人,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潮涌对办学资质问题的提问似乎毫不介意。在他看来,野蛮生长的龙文和整个教育行业,终归会有规范的一天。

  《中国经营报》:对于龙文教育“非法办学”的质疑,您怎么看?

  汪潮涌:办学资质问题,各省市政策都不同。资金方面的要求,对龙文不是问题,他们不缺钱。我曾经问过某媒体曝光龙文的初始动机,他们回答:想通过这件事,给政府一个提示,让政府把法规规范起来。其实我了解的真实情况是,这家媒体自己想办一个培训机构,却迟迟批不下来。然后,他们发现问题到处都是。

  俞敏洪跟我说,办学资质这件事很简单,新东方的中学辅导机构优能进军上海,就是注册一个中心学校,然后下面的网点就挂靠在中心学校。

  《中国经营报》:在您看来,教育行业是否还存在政策风险?

  汪潮涌:在中国,任何行业都有政策风险。教育行业,政策风险已经非常小了,不像医药、食品等行业,国家设立了那么多机构去监管,仍然不停地出问题,让人不敢投。

  事实上,龙文教育和中国数万家教育机构的存在,正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着,这不是教育行业独一无二的现象。在中国,除了国企,没有一家民企是100%规范的。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很多民营企业就是靠着在灰色地带的奋斗才能杀出一条血路。随后政策才出台,他们的行为才从不合法变成合法,是市场行为拉着政府和监管机构往前走。

  《中国经营报》: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否会影响您对教育行业和龙文的看法?

  汪潮涌:不会,我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和行业内的领先企业。随着中国家庭收入的增加,教育、卫生医疗健康、时尚、旅游、娱乐这几个领域都是我非常关注的。龙文教育是第二个我投的教育公司,我们关注的一直不是资质问题,而是关注其向其他业态拓展的问题,包括教材教辅、出国留学、学前教育,还包括儿童读物、在线教学、视频辅导……我们希望它成为综合性教育集团而上市。

  有媒体说,“资本投资教育,都是眼泪”,这纯粹是错误的认识。我最早投教育就是成功的,比如10年前我投的双威教育,2005年在美国上市,那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远程教育企业。

  相关链接

  在《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中,民营教育机构的设置条件主要包括:

  校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相关教育教学经验;

  具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20万元为风险资金);

  校舍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其中教学面积不少于80%。房屋产权清楚,租用期或使用期限不低于3年,适合办学,无安全隐患。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作为办学场所;

  应当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理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北京各个区县教委都有主管民营教育机构的社会办学科,教育机构需要向其所在地的教委申请办学许可证。

  全国各个省市的政策与北京大体相同,只有细节上有一些差别。比如,重庆市规定:培训机构的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三分之二的董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历;而深圳则特别要求教学设备,规定一个培训中心必须具有总价值10万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