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潜江龙虾 舌尖上的传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7 06:26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潜江龙虾舌尖上的传奇
图文:潜江龙虾舌尖上的传奇
楚天金报讯 图为:小龙虾大产业

  图为:小龙虾,挡不住的诱惑

  □本报记者金石 特约记者潜玉 见习记者徐伯行 通讯员胡定平 王本伦

  提要: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龙虾形成了繁育、养殖、餐饮、出口、精深加工等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小龙虾产业链最完备、终端产品最新、附加值最高、文化元素最多的地方。十多年来,潜江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小龙虾神话”,造就了十项“全国之最”——全国最早开展小龙虾野生寄养县市;全国小龙虾加工量最大县市;全国小龙虾出口创汇最多县市;全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成果最多县市;全国最大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小龙虾单体拍卖创全国最高纪录;全国最大小龙虾加工企业;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甲壳素深加工企业;全国规模最大小龙虾专业协会;全国最大小龙虾集散地。

  “油焖大虾” 挡不住的诱惑

  眼下,正是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潜江龙虾美食一条街车水马龙,一家挨一家的虾店热闹非凡,坐满了津津有味吃虾的食客。不久前,鄂中地区摩托车友会 400人行驶200多公里,浩浩荡荡开进潜江吃油焖大虾,享受美食之旅。车友们说:“能在潜江吃到正宗的油焖大虾,真是惬意。”

  目前,潜江特色小龙虾餐饮店有2000余家,可同时接纳数万人就餐,每年餐饮营业额突破2亿元。以“小李子”、“红透天”、“老字号”、“虾皇”等为代表的餐饮店,已研发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卤虾、蒸虾、泡虾、烤虾等八大系列数十种风味,每年接待慕名来品尝潜江油焖大虾的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

  潜江油焖大虾的香味还飘到了全国各地,在武汉、北京、广州的大街小巷,一盆盆油亮鲜红、香辣可口的“潜江油焖大虾”让食客大饱口福。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就有大小油焖大虾店1.7万家,潜江龙虾所到之处迅速刮起了一股“红色风暴”。

  中国甲壳素首席科学家杜予民教授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潜江小龙虾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富含锌、硒、锰、铜等微量元素,也含有较多的壳聚糖、虾青素等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及抗衰老能力。“小龙虾不仅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采用特殊烹饪方法制作的“潜江油焖大虾”,富含高蛋质、低脂肪,是天然的绿色美食。”这是中国烹饪协会专家们对“潜江小龙虾”和“潜江油焖大虾”的高度评价。

  2011年8月,经省、国家烹协专家层层严格评审,中国最具权威餐饮业认定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通告,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为“中国名菜”称号。

  小龙虾何以成就大产业

  小龙虾本是外来物种,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我国,种群迅速壮大,现在已遍布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末,小龙虾进入潜江。如今,一个庞大、完整、以龙虾为龙头的产业链在潜江迅猛崛起,形成了就龙虾业、吃龙虾饭、发龙虾财、享龙虾乐的可喜局面。据统计,目前潜江从事小龙虾野生寄养、加工生产、餐饮、运输、中介等行业人数已达6万余人,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达35 亿元。至2011年底,潜江小龙虾加工出口额占到全省小龙虾出口比重达80%以上,为全市农民人平创收935.4元,其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均居全国之首。在形成产业优势的过程中,树立了“潜江龙虾”标准化养殖、无公害生产、绿色安全的品牌形象。

  作为“外来物种”,小小龙虾何以反客为主,成了潜江市特色大产业?

  早在2000年春,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褚红云在实践中探索出“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在全国首创虾稻共生种养模式,即每年9、10月份中稻收割后,在稻田里野生寄养小龙虾,利用稻田丰富的天然食料供小龙虾生长,次年春夏之交捕捞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因投入小、效益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2003年,针对龙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优势明显的机遇,潜江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把发展龙虾产业纳入战略层面进行规划,组织水产专业人员先后到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全面考察小龙虾的养殖情况。在得知他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技术试验,并没有大面积养殖成功的情况后,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积玉口镇的虾农一起探索虾稻连作种养技术,并请省里的专家共同研究。

  通过探索,潜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虾稻连作”种养互生模式,稻田养虾由当年的几百亩迅速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3.84万吨。因坚持标准化生产,潜江小龙虾野生寄养基地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场地认证和农业部产品认证。该项技术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鉴定结论为“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年该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潜江市因此获得了“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

  这项具有潜江特色的“虾稻连作”模式,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6年,湖北省委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省委的一号文件,在全省推广。目前,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 306万亩,全国第一:小龙虾产量24.5万吨,全国第一;小龙虾加工出口创汇1.1亿美元,全国第一;小龙虾工厂化繁育10亿尾,全国第一。

  爬上国际餐桌挣外币

  “一只小龙虾在国际市场卖到1美元;而在欧美人的餐桌上,每三只小龙虾就有两只来自于潜江”、“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这是欧美国家对潜江龙虾的高度认可。

  潜江每年生产的龙虾加工系列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500多个批次的食品安全抽检中,从未发现过一起质量问题,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出口创汇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潜江龙虾何以香飘四海,席卷全球?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说,潜江小龙虾不仅因为潜江环境资源得天独厚,更在于潜江小龙虾在繁育、养殖、加工等技术环节上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无公害生产,深得国际国内市场信赖,才使得潜江小龙虾一直保持优良品质,抢得了发展先机,赢得了国际大市场。

  虾源短缺曾一度是制约潜江龙虾产业发展的致命瓶颈。据了解,人工繁殖小龙虾苗,解决种源锐减、种质退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探索。2005年,潜江市与省水产科研所合作,在潜江市积玉口镇龙湾渔场建立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率先在全国开展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攻关,并成功进行了小龙虾的人工繁殖研究与试生产,年繁育虾苗1亿尾,一举填补了我国小龙虾人工繁殖的空白。接着,潜江率先建起1320亩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年繁育虾苗3亿尾,可为全省提供优质虾苗和种虾60%以上。

  2008年7月,美国FDA官员和专家来中国对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13家工厂进行从源头、加工到出口的全程质量安全验证审核,潜江华山水产公司在全国率先获得美国通关“绿卡”,获得了免检资格。目前,潜江已形成密集加工企业群,有5家拥有自营出口权,年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产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总额分别占全省、全国的60%和40%以上。

  废弃虾壳污染环境又是一道难题。有资料显示,小龙虾食用后,70%—80%的虾壳成为废弃物,仅潜江每年产生废弃虾壳就达5200吨左右,这些废弃物往往一扔了之,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面对新难题,潜江市政府与辖区企业闻风而动,主动与省农科院、省水科所、武大等科研院所联系,走产学研合作路子。从2008年起,潜江华山水产公司先后投资4.66亿元,分二期建设处理废弃虾壳项目。第一期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年处理废弃虾壳2.5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第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废弃虾壳能力达10万吨,可提炼蛋白质、虾青素、碳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总产值200亿元,总销售收入20亿元的目标。

  目前,潜江正着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之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