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优美的旋律流淌自心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7 11:39 来源: 经济日报

   印青说,作为一名军旅作曲家,自己始终“带着一种使命感去创作”。在不断推出《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等一批脍炙人口经典歌曲之后,今天,他又将向观众奉献出自己的第一部民族歌剧《运河谣》。

   6月21日,国家大剧院将向歌剧爱好者奉献一场精彩的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这部歌剧以千年大运河为人文背景,生动讲述了明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声与唱曲艺人水红莲在运河上的悲苦命运及跌宕起伏的爱情经历,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与追求美好与善良的人性光辉。而为这部民族歌剧谱曲的,正是曾创作过《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等一批脍炙人口经典歌曲的军旅作曲家印青。

   (一)

   熟悉印青作品的人都知道,印青的歌曲旋律优美细腻,仿佛能唱到人的心坎里。此次创作《运河谣》,印青有意将南方的水乡韵味与北方的大河豪情有机融合在一起,谱写出了《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来生来世把你爱》等许多精彩唱段,堪称全剧点睛之笔。

   谈起与《运河谣》结缘的过程,印青笑了,“我一听到这个剧名就特别喜欢,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运河边,我的一生都与这条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

   印青的童年是在江苏镇江的运河边度过的,小时候经常在运河边玩耍。参军后,他又在运河的源头——杭州工作了10多年。在这期间,他几乎一有空就去运河沿岸采风,收集了大量的运河民谣。对印青而言,运河就像儿时的伙伴一样亲切,运河边的民歌也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这一次,他把这些音乐元素都巧妙地融入到了《运河谣》的创作中。

   《运河谣》的音乐融合运用了运河沿岸各地的民歌小调,如合唱《彩龙船》就是杭州采茶调素材改编而成;而另一首合唱《大豆、白米、花生》,又是和京韵大鼓相融合的产物,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有独特的韵味。搜集整理这些民歌可让印青花费了不少精力,“我到苏州、杭州,请当地老人唱给我听,我再一首首记下来。”为了写好剧中的《拉纤歌》,印青甚至专门查阅了大量的古运河船歌资料,研究了闸口船工们的步伐和他们喊号子的节奏。

   仅仅对音乐素材的搜集整理还不够,为了让音乐更富有立体感、画面感,印青还上网搜集了许多与运河相关的资料,仅下载的有关运河的图片就达1000多张。“我反反复复地观看和琢磨这些照片,它们给了我许多灵感,给了我创作上的直观感受。”印青说,全剧音乐追求的是一种“大美”的人文情怀,又不乏气势和史诗感。

   (二)

   作为一位高产的军旅作曲家,20多年来,印青先后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其中许多都让人耳熟能详。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印青说,自己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去创作”的,作曲家就要用心为社会、为人民写歌。

   印青的作品广受欢迎,源于他对生活的悉心揣摩和真实体验。他16岁走进军营,成为战士业余演出队的一名小提琴手。不久,演出队宣布解散,他被分到连队成了一名架线兵,并且一呆就是9年。虽然连队训练任务繁重,但印青从来没有放松过对音乐的追求。18岁那年,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了处女作《我是个架线兵》,这首歌很快在军营传唱,并被选送到军区参加了汇演。

   从此,印青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年都能写出多首反映部队生活、抒发战士情怀的好歌,如《妈妈的小诗》、《阅兵歌》、《边关军魂》、《不要问为什么》、《军歌嘹亮》等等。一位老兵曾经称赞印青创作的军歌“不是食品,但唱着让人有劲儿;不是武器,但唱着可以无敌”。

   近年来总有人问印青,你写了那么多歌,哪一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每到这时,印青总是脱口而出:《边关军魂》。当时,他接到任务,要为中央电视台的12集纪录片《边关军魂》谱写一首主题歌。“我和词作者贺东久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部片子,边看边谈,越谈越激动。”印青说,“我是通讯兵出身,他是炮兵出身,我们谈起了当年的壮志,回想着当战士时的艰辛,谈着谈着,就觉得热血沸腾,灵感一下子也就找到了!”

   “第二天早上5点,他来砸我的门,兴奋得满面通红,两眼放着光。”印青说,“我要看歌词,可他不让看,非要朗读给我听。”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霓虹闪闪你不会发现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花海柳浪你不会找到我,我在天上默默地飞、我在水里悄悄地行……”

   听完歌词,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涌上心头。印青此后仅用了4个小时就谱好了曲。印青说,“当时我抱着吉他试唱,他也跟着唱,唱到最后我们抱头大哭,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宣泄的酣畅”。

   (三)

   2005年,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一首《天路》传唱大江南北。印青说,这首歌其实来得很偶然。原来,在2001年国家决定修建青藏铁路时,总政领导就要求他为铁路建设者们写一首歌。“如果简单为完成任务,这首歌可以有很多种写法。比如,可以写修青藏铁路怎么好,铁路工人干劲怎么大……”可与词作者屈塬反复研究了相关资料后,决定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一个藏族女孩的期盼来写。正是这样一个角度,此后使《天路》仿佛像一条丝线,把建设者的热情与藏族群众的期盼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在铁路建设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很快成为青藏铁路一张独特的“标签”。

   有人说,印青写的歌总能“捧红”演唱者,尤其是部队歌手,闫维文、宋祖英、王宏伟、谭晶等都曾唱过他的歌,并且广受欢迎。这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印青在音乐创作上实行的“量体裁衣”。“每位歌手的声音都有不同,我写歌就是要让歌手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和优点,一定要让他表现出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印青说。

   他写《走进新时代》时,得知演唱者是张也,因此在创作时就尽量让音乐把张也甜美、亲切的特点表现出来。歌曲写成后,张也激动地称赞这首歌“唱着非常感动、非常自如,经常是情不自禁地就投入了进去”。

   其实印青并非科班出身,他的成绩全都归功于对音乐的孜孜以求和勤奋努力。在创作高峰期,他几乎每3天就要写一首歌,每天都要从深夜写到清晨,多年来睡眠从没超过5个小时。曾经身为总政歌舞团团长的他,既要搞创作,又要管行政,比以前更忙、更累,但他对音乐的那份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除了对音乐的热爱,我想,还有一份责任感在推着我继续往前走,这就是对部队、对人民的爱。能把自己的爱转化成更多东西来感动别人时,你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印青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