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谱新篇 淮畔明珠振翅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霍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是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县域有四个特点:一是面积大。国土面积3493平方公里,全省第二;二是人口多。辖32个乡镇425个行政村、16个社区,总人口165万,在全省各县中处于第五位;三是资源丰富。主要有富足的农产品资源(是国家首批商品粮、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全省畜牧水产重点县,生猪生产全国50强、全省第一)、独特的矿产资源(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全国第五、华东第一。目前按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生态矿山、和谐矿山,现有企业年设计能力4500万吨,“十二五”中后期陆续达产)、优质的水资源(境内有淮河的五条支流、三大湖泊、四座中型水库。正常年份淡水资源储量11亿方,已编制全县水资源利用规划,为工业经济、水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丰富的人力资源(常年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有40多万,其中资产超千万的500人以上)、日益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南北向有阜六铁路、阜六高速、105国道、310省道,东西向有宁西铁路、合六叶高速、312国道,淮河周集港、庆发港使水路运输通江达海,货畅其流);四是发展较快。
远谋近施,以高而可攀的目标引领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霍邱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黄金期。按照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六安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霍邱实际,确定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县为主线,坚持四大战略(治水安民、发展支柱产业、城乡统筹、科教兴县),发展四大经济(以钢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区和开发区建设为主导、集镇建设为支撑的城镇经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财政金融经济),强化基础建设,繁荣社会事业,有效改善民生,保持大局稳定,打造四个强县(工业强县、农业强县、财政强县、民生强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前列。主要指标安排为:两个翻两番,五个翻一番:两个翻两番,即到201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两番,超过200亿元;财政收入翻两番,超过50亿元(力争突破70亿元);五个翻一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到位境内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今年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确立了较高的年度目标任务,即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确保,抓好三个产业,实施四项工程,做强五大板块:“一个目标”就是再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两个确保”就是确保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先进位次,确保在全省二类县考评中进位;“三个产业”就是进一步做长做大,以首矿大昌铁矿深加工项目为龙头的钢铁产业,以雨润集团、庆发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临淮岗景区、安阳山景区为龙头的淮河旅游文化产业;“四项工程”就是精心组织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党建提升工程;“五大板块”就是结合全市5个“金三角”布局,县域着力发展以矿冶经济为重点的开发区板块,以先进制造业和三产服务业为重点的大城关板块,以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农业和交通物流业为重点的长集板块,以东向融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姚李板块,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县域东部板块。主要指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招商到位内资、外资分别增长25%和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这一思路和奋斗目标在县十三次党代会、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县两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广泛深入讨论,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全县上下的高度共识、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
三化同步,以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依托矿产资源求突破,跳出矿产资源求发展”的要求,继续走好“以资源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道路,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铁矿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今年钢铁产业产值超150亿元,到“十二五”末超500亿元,确保占市钢铁千亿产业的一半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今年超80亿元,到“十二五”末超300亿元,确保占市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的1/3以上。进一步加快县“三区两园”和1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倾力支持建设首矿大昌300亿元园区和五矿集团、金日盛金德信公司、雨润集团、庆发集团4个百亿元企业园区,启动建设经济开发区、城区、长集物流园和庆发港务物流园。截至目前,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98家,较上年净增15家。其中亿元企业50家,10亿元企业6家,20亿元企业2家;全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可达16家。
二是倾力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围绕打造“滨水之城、淮畔明珠”的目标,启动建设总投资6.3亿元的城西湖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推动矿区与城区有效对接,到2030年把县城规划建设为60平方公里、60万人的新兴城市,远景目标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今年,要完成城区建设投资20亿元。目前基本打通全长6.3公里的南环东路,新建环城北路,城市框架扩大一倍达到30平方公里。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小集镇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以矿促城、以矿带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推进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临淮岗4A级景区内涵,加快水门塘景区和安阳山风景区开发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强大支撑作用。以大力推广运用科技为抓手,发展提升粮食生产。我们大力支持有资质的农业科技企业投资创办农机、农技、农资服务实体,加快江苏沃野公司投资1.5亿元的科技生态园建设,打造长集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亮点。坚持市场化运作,提高财政奖补标准,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群众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中实现增产增收。
关注民生,以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发展
精心实施好省33项和我县继续增加的一项农村五保户就医全面保障民生工程,早安排、快实施、严管理。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完善得到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肯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党支部”服务管理模式,力促核心指标不断优化,力争在全省考评中受到表彰。巩固放大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果,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不断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认真做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化“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加强源头治理,有效化解信访积案。集中力量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今年我们将采取财政出资、乡镇配资、有关县直部门助资的“3+1”共建模式,完成城区8个高标准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任务。深化平安霍邱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安全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确保全县大局稳定。
加强党建,以优良政治生态保障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基层党组织每季度首月15日“创先争优点评日”制度。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年活动,组织实施好村级活动场所改建计划,继续开展好结对帮带活动,加强“双培双带”等载体建设。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提升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的非公党建“红帆工程”,放大党建工作亮点。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为全县科学发展配好班子、选好干部、聚好人才。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深入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近年来,霍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奏响创先争优主旋律,打好赶超跨越攻坚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逐年迈大步,已由“十一五”前全市锅底县跨入全市第一方阵,成为现在的排头兵。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高起点规划建设了60平方公里的“三区两园”,即围绕铁矿、淮河岸线、农副产品资源,规划建设了省级霍邱经济开发区、临淮船舶工业园、长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围绕劳动力多、凤还巢资源和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规划建设了姚李和城北两个工业项目区,实现工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入园企业已达96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过去的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11年达到175.1亿元,实现翻一番;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2011年达到79.2亿元,翻三番以上;财政收入逐年大幅攀升,2011年达到17.57亿元,实现6倍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二类县和全市各县区中领先、增幅靠前。霍邱县继2005年-2010年连续6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后,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08年-2010年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并荣获全省治淮和新农合工作先进县。扶贫开发工作荣获全省一等奖。第三次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县。2009年、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表彰的6项重点工作中有5项获奖,分别获得三项第一、一项第二、一项第三。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表彰的7项重点工作中,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粮食生产荣获第一,民营经济第二,农业产业化第三。获得全市5年民生工程综合考评第一名;民生工作连续5年受到市政府表彰。2007年-2011年,县政府连续5年荣获全市政府系统目标考评先进单位。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亿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63元、增长23%。1-4月,完成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40.8%;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12.7%;规模工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20.2%;到位境内引资36.6亿元、增长59.1%;截至4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5.1亿元、贷款余额94.4亿元,分别增长22.3%和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