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是“见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1:50 来源: 一财网电影就是讲故事。“寻找一个好故事”是电影从业者不断面临的问题,用刘震云的话来说,“寻找一个好故事是让大家都在焦虑的事情。”昨天上午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场产业论坛上,冯小刚、刘震云、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凤凰影业总裁迈克·麦达沃伊、编剧尼古拉斯·迈耶以及加里·库尔茨就围绕着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冯小刚与长期合作的刘震云很有默契,他们认为,现在的情况不是世界能不能听懂中国故事,而是外国人是否愿意关心、理解中国故事。刘震云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电影故事的背后是剧本作者的见识。”冯小刚则认为,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讲一个外国人听得懂的故事,而是外国人是不是愿意关心、接受中国人的电影。提到人们对自己海外票房号召力的质疑,冯小刚直言:“中国导演在海外没有卖得很好的,除了没有许多语言的动作片。”
导演何平则在产业背景下解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他提到,今年上半年,国家对美国进口影片放松,使得华语片在市场上受到了一定冲击。所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的迫切需求。
有见识的人
刘震云用大部分的时间讲生活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导演和编剧时常会为找到一个好故事焦虑,但其实比好故事更为关键的是一个创作者的见识。”刘震云所说的“见识”,不单指小说和电影当中的见识,还有生活中对待朋友和细节的态度。
“一个人看一件事情,第一年、第十年和第一百年,方式、角度都是不同的。在没有故事的地方找到故事,这是真正有见识的人。”身着唐装的刘震云在论坛上慢悠悠地说道,“有见识的人能够在没有故事的地方找到故事。一个人对生活、对朋友都是一种利用的态度,那么他是不可能处理好自己与作品当中人物的关系的。”
冯小刚在论坛上提到电影《手机》的拍摄缘起,似乎能为刘震云关于“见识”的说法提供注解:萌发拍摄《手机》的想法前,冯小刚、刘震云还在为丰富另一个剧本的故事而煞费苦心。开会时,手机铃声不时响起,接手机的时候,人人都是躲进角落,开始说话。刘震云当即提出了拍摄《手机》的想法。“手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其中藏着太多的隐私与秘密,所以有着许多的不安全。投拍的计划当时得到了王中军的肯定。”冯小刚说。
《手机》拍的并不是手机,而是人心。在生活细节当中捕捉故事是善于讲故事的导演与编剧共同的特点。何平在论坛上称赞冯小刚是一位擅长捕捉生活细节的导演,他也提到,导演和编剧在寻找故事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视角,编剧则更倾向于从人的角度来思考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让故事生长
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堪称今年最重磅的华语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的苦难史,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与蒂姆·罗宾斯的加盟,让这部电影更引人关注。冯小刚昨天说:“其实我们都是灾民的后代,我们要知道我们从哪儿来,才能知道接下来往哪儿走。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也不愿意认识自己。这个电影就是逼着大家去认识自己。蒂姆·罗宾斯说他看到了人性最黑暗的剧本,也是人性最光明的电影,所以戏份这么少也来拍这个电影。”
为如何讲故事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刘震云跟与他一起蹲在办公室外抽烟的冯小刚说:“这个世界有两类故事。一类是一群聪明人在宾馆里,头脑风暴组合起来的故事。另一种,则是一群笨人用双腿走路走出来的。”“于是,我们两个笨人就带着录音笔和摄影机走遍了河南全境,也到了山西和陕西行走。《一九四二》的故事就在行走的过程中生长起来。”冯小刚说。
之后,冯小刚和刘震云提到了他们在行走途中的见闻,并阐释他们如何看待这样的细节并放在电影剧本中。“如何讲好故事很难说,但什么情况下绝对写不出好故事我们知道。”冯小刚说,“现在很多编剧接到老板的要求说要写什么故事,用上哪几位明星,就赶出来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化学勾兑’的。而好的故事则一定是来自酝酿,需要长期积累。故事和人物需要慢慢生长。”
何平如此总结两位嘉宾对好故事的看法:“好的故事,要有生动细节,有很深的现实生活基础。当一个故事非常扎实,人物就有自己很强的生命力,几乎无法改变他的轨迹。”
论坛的下半场,凤凰影业总裁迈克·麦达沃伊、编剧尼古拉斯·迈耶以及加里·库尔茨和任仲伦一起谈论“跨文化交流中的电影故事”。任仲伦提到了他非常认同的一则经验:“美国电影之所以长驱直入是因为他们考虑了很多民族的需要。”尼古拉斯·迈耶则一再强调,书写公认的好故事不存在固定模式,无法预判。因而,他认为:“我只需要创作自己认为优秀的剧本,做到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