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制造业前景看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2: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马鑫

  [ 2012年4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3个月扩张,显示美国制造业持续复苏的势头。 这一图景,是否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的制造业复兴计划、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取得成效?这将给全球实体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2012年5月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4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3个月扩张,显示美国制造业持续复苏的势头。

  这一图景,是否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的制造业复兴计划、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取得成效?这将给全球实体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一财经研究院《美国“再工业化”复兴实体经济战略评估与展望报告》对此进行了评估与展望。

  再工业化战略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去工业化”。“去工业化”这把双刃剑,虽然使得美国控制了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却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失业率攀升。过去十几年中,美国工业生产值与其增长幅度迅速下滑;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

  从2009年初至今,振兴制造业已经成为美国一项系统的、全方位的长远战略。根据2010年生效的《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Enhancement Act of 2010),振兴制造业的主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并创造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率、促进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并提升国家安全。“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美国经济赢得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可能到来的下一场科技革命。”

  美国白宫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在国内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不会发展不具备原材料地理优势的制造业。全球分工体系的确立、产业的升级具有不可逆性,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并不是简单恢复与重建传统制造业,返回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要素性的增长模式,而是在既有产业基础上的“再工业化”,实质上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推动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为“再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奥巴马的复兴计划中,扩大出口与振兴制造业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双翼。据统计,制造业约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0%,而出口又支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因此美国出口能力强弱事关振兴制造业战略能否落实。伴随制造业复兴计划出台的是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五年内完成美国出口额翻番的目标。两年后,出口目标正在实现,出口比2009年的水平上升了34%,2011年的出口总额超出2.1万亿美元。

  制造业复苏情势评估

  《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2010年8月11日生效至今,已经实施了近两年的时间。该法案曾在众议院以378票赞同、43票反对、11票弃权,即87.5%的压倒性局面获得通过,反映了美国全国对于重振制造业的勃勃雄心。

  近两年的时间内,不可否认,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端倪已经出现。这是否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呢?

  实际上,制造业一向是美国国家经济的基石。制造业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仅为11%,却吸收了国内68%的研发经费。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值的22%——自1982年开始,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所占份额只有8%。虽然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制造业就业率急剧下降,一些大型工厂减产了30%,整体关闭的有大约10%,但是制造业产量增长强劲,而且制造业的增加值比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和德国要高。

  所谓美国制造业萎缩,一方面是部分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

  2012年5月PMI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已经连续第33个月扩张,创过去10个月新高。目前美国的制造业在加速扩张,制造业出口占比自2008起逐渐增加,制造业新增就业人数在稳步增加。2010年起,美国制造业净增工作岗位累计32.8万,居主要工业国之首。与其他主要工业国相比,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了2.9%,德国和加拿大分别增长了2.4%和1.9%,日本、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都有所下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计今后五年间,制造业将为美国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振兴制造业的短期目标,是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投资、强力扩大出口,实现吸纳就业。可以说,振兴制造业的短期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过程中。

  但制造业能否改变高失业尚存疑问。如今的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179万,仍比衰退前的水平低200万左右。2007~2009年间,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了约230万;自那以后,制造业就业人数已累计增加32.8万,增加的就业人数与丢失的工作岗位相差悬殊。2012年4月份,制造业新增就业1.6万,而3月份制造业新增就业为3.7万人,可见当前依靠制造业增加就业仍不稳定。

  按照目前制造业平均每月创造近2万的就业机会,依靠制造业解决美国高失业率的现状难以实现。美国劳工部预期,企业服务业务将会是未来几年主要就业机会的来源。

  制造业回流美国,短期还是趋势?

  自2011年底以来,出现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端倪,比如,苹果公司斥资5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数据中心;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中国迁回美国等。

  据估计,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实现了9.1%的增长率,成为美国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BCG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业高管有超过1/3的人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或正在考虑这种做法。

  制造业从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回流美国,是观察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实体经济复苏计划的一个重要领域。问题在于,这种回流,是短暂现象还是未来趋势?

  目前有回流意向的企业包括货运设备、电气设备、家具、塑料及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据调查,成本因素成为主要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更为接近北美的消费地;另一方面是规避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

  不过,制造业的回流是否能从个别现象转变为趋势,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企业是否会为了北美市场而放弃广大的亚太市场;如果从劳动力成本考量,资本有可能转投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从目前回流的企业看,或许能为美国创造就业、增加出口,但并不是美国振兴制造业的支柱产业。

  无论从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良好、消费需求增强,还是新兴经济体成本增加等因素看,美国制造业的回迁似乎是顺势而为之。不过,美国政府在背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石化工业再次崛起

  与高油价相比,美国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为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

  4月份,代表美国天然气价格基准的亨利天然气枢纽(Henry Hub)现货价格首次跌破了2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如此低的价格,应归功于近些年美国页岩气的大量供应或者“页岩气革命”对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冲击。美国的实体经济开始从“页岩气革命”中获得实质性的收益,尤其是美国的石化工业已经切实感受到这个“博弈改变者”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相对于主要使用石脑油作为乙烯生产原料的欧亚地区,采用低价天然气中获得的乙烷来制造乙烯,为美国的化学品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成本优势。当前美国用乙烷制成乙烯的成本略大于400美元/吨,而欧洲和亚洲采用石脑油的成本则接近1300美元/吨。而也正是借助成本上的优势,美国基础化工行业的竞争力从2008年~2009年的几乎全球最差,开工率不到60%,提升到目前的全球最强,全行业平均的开工率超过93%。盈利水平甚至超过了中东的初级能源加工企业。

  一些乙烯衍生物,比如曾经失去出口优势的聚氯乙烯产品(PVC),在美国2011年的净出口中增长了4倍:在2006年,美国PVC净出口只有500万吨,而在2011年PVC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700万吨。即使是在中国PVC 产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美国聚氯乙烯产量依然有40%用于出口。而中国在2011年从美国进口的以乙烯计的基础化学品,同比在2年内几乎翻番,超过了200万吨。

  目前欧洲、亚洲包括中国的大宗基础化学品几乎是全行业严重亏损,但反观美国,美国化学品2011年出口额为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而据美国化学理事会(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估计,201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300亿美元。

  丰富的天然气供应抑制了价格的剧烈波动,这对固定资本进行长期投资同样是一种利好。在过去的10 多年中,美国的石化厂商几乎没有增加新的生产能力。而现在美国石化生产商沉寂10 多年后,开始投资建设新的产能,包括重新开启已经关闭的生产装置。

  对美国而言,页岩气已经成为美国实体经济振兴不可多得的动力,而石化工业则处在这个振兴传导链条上一个重要位置。其为那些依赖石化工业的行业,比如塑料、轻工、建筑、农业、电子和医疗,提供了新的投资和出口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的增长。

  制造业正进入上升期

  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领袖都认为,美国制造业正进入上升期,这不仅是衰退过后的一次反弹,更是长期结构性改进的一个迹象。

  根据官方数据,自从衰退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就快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生产力增长、工资低迷、国内消费的提振以及新兴经济体工资急剧上涨等因素,都增强了美国作为生产地的吸引力。

  综上,从短期展望来看,美国制造业实体经济复苏前景如下:

  1.政治因素促使美国行政官员偏向制造业,就业会成为美国竞选的重中之重,奥巴马总统因此呼吁国会推出立法给予在本土投资和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以税收优惠,同时扩大出口、加大投资,美国政府2013 财年预算方案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和贸易促进机构的拨款力度。

  2.扩大海外市场。为了扩大出口,美国将积极打开国外市场,会积极与亚太各国签订高层次的贸易协定TPP,落实与巴拿马、韩国等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多哈回合谈判等,为美国产品寻找可观的国际市场。

  3.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美国会加强对贸易协定的执行力度,将利用WTO、双边、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实现贸易保护,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等。

  4.继续加强在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的同时,扩大与其他国家在可替代能源方面的合作,培育美国在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2008年美国在该领域的投资相当于世界的一半。在过去十几年间,美国能源产业给美国带来可观利润。

  从中长期展望来看,美国制造业实体经济复苏前景如下:

  1.过去10年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成为美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延续,重新占领高端实体经济产业制高点已经成为美国国策。一系列政府支持法案以及财政支持,以及美国各级政府试图通过制造业复苏带动就业,美国实体经济制造业增长情况将好于过去10年。

  2.所谓制造业回流美国,将局限于消费端市场在北美市场的制造业回归。消费端市场在欧洲、亚洲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产能,仍然将全球化布局。在低端制造业,则“回不去了”。

  3.从中长期来看,2008年至今的经济金融危机,降低了美国人力、土地等要素价格。此外,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推进,以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差为代表,以天然气价格洼地为代表,美国将比欧洲、东亚主要经济体享有更低的能源价格和电力价格。如上要素价格的回落,将支撑美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4.美国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将给美国、全球带来深刻影响。美国商品贸易赤字规模将难以再连续出现创纪录的增长,新兴经济体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将发生改变。(本文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文章选摘自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观察》56期《美国“再工业化”复兴实体经济战略评估与展望报告》,联系信箱zhanlue@yicai.com)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