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新政显效 打新炒新传统理论遭颠覆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23:25 来源: 21世纪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打新了。”北京一家央企的财务公司负责投资的人士表示。
“过去数年我们所总结的理论全部被颠覆了。”长期从事新股投资的安阳说。
“从打新的策略上来看,我们是有一些变化。”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透露。
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新一轮新股IPO改革再次启动。5月25日上市的浙江美大(002677.SZ)成为新股IPO第一单,截至6月19日,已有20只个股按照新政规定发行,时间不到一个月。
但对于围绕着新股的投资机构而言,他们发现,一切都变了。过去长盛不衰的打新或者炒新的金科玉律失去了作用,而新的投资方法正在酝酿。
消失的套利机会
在《意见》实施之前,围绕着新股有两股资本流,一股是打新的,一股是炒新的。前者从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中套利;后者则因市场对新股还不熟悉,获得信息不对称下的套利机会。
但是《意见》的颁布,以及交易所的一系列控制新股超过的配套措施实施后,这两类的套利机会都不见了。
打新分为两类:网上和网下。在《意见》之前,网上获配资金在上市当日即可出货,而网下获配资金则有3个月的限售期。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即便从上市首日便破发频出的2011年开始计算,截至新政下的首只IPO个股——浙江美大,36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上涨20.59%。这就是一二级市场的差价,网上打新资金通常能够获得较好收益。
而三个月后,是网下机构的解禁时间。2011年以来上市超过3个月的318只个股在网下机构解禁当日较之发行价平均上涨8.16%,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8.18%。对于参与打新的网下机构而言,这一结果仍有利可图。
然而,在《意见》颁布之后,网上、网下资金均可上市首日交易,而20只新政下的个股上市首日均涨跌幅只有6.22%。
IPO新政后20只个股完成上市发行,其中11只个股上市首日即惨遭破发,破发率高达5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12年初到IPO新政实施前夕,累计上市新股为78只,其中16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破发比例仅为20%。
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两方面的因素缩小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机会。其一是《意见》对发行市盈率的规定,要求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需要发行人召开董事会等一系列程序制约了发行市盈率;其二是网下机构资金首日进场交易增加了股票的供给。
而且《深圳证券交易所新股上市初期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指引》的出台,将14种行为视为异常交易,并进行限制。
“这些要求几乎将炒新限制死了。”安阳认为。
事实上,炒新资金往往是打新资金的接盘人,当炒新资金被限制后,打新资金往往不会有好的回报,目前的打新和炒新资金陷入了这一循环。
打新变法
于是机构派生了其他的投资方法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我们对二级市场更关注了,在对新股投资前,会将对二级市场的判断计入更大的权重。”某央企财务公司投资经理透露,该公司过去只做网下申购,并且策略是解禁即卖出,打新时除了遇到系统性的风险,几乎不会考虑二级市场未来走势。
但这位投资经理注意到,如果市场情绪比较乐观,那么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会好于市场低迷的表现。比如珠江钢琴(002678.SZ)、华贸物流(603128.SH)在5月底上市,首日都有超过19%的涨幅。那时整个二级市场情绪偏多。
其次,选择二级市场稀有的品种。比如珠江钢琴是二级市场稀有的个股,6月5日上市黄海机械(002680.SZ)也是二级市场较少的钻探类个股,后者首日收盘上涨了47.75%。
此外,新股新政出台后,打新的主力从信托、险资转变为基金。“对于基金而言,新股新政消除了三个月锁定的风险。”有基金经理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基金今年前4个月仅动用资金202亿元参与认购,但5月份单月累计申购新股动用资金505亿元,超过前4个月的金额总和。
在IPO新政发布5天后,曾于去年宣布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的华宝兴业基金便宣布重新恢复参与新股询价,原因是“考虑到近期证监会推出的系列改革措施和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降低”。随后,华宝兴业旗下基金参与了多只新股的询价和网下申购。今年1月份也悄然暂停打新的信达澳银基金,也已重回新股市场。
在基金当中,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公司为代表的基金公司成为了当中获配新股的核心主力。从上市首日情况来看,不少基金打新出现了账面浮亏。
但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认为,基金和许多打新的机构不同,不会追求上市首日即退出。他透露,因为发行市盈率的降低,在一些个股破发后,该公司的基金还追加了投资。
“现在打新是二级市场的操作思维,抓住市场上的低估公司,持有并获取长期收益。”这位投资总监表示。
而擅长炒新的安阳正在寻觅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