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OTC新旧思路博弈中夹缝求生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7:59 来源: 21世纪网与开市时的热闹相比,现在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股交中心”)显得安静了许多。走进坐落于张江高科园区松涛路的股交中心,宽敞的交易大厅冷冷清清,红色显示屏显示的大都是零成交记录。除了大厅外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外,少有投资人出现。
今年2月15日,股交中心鸣锣开市,首批19家企业挂牌。当天,6家企业共完成26笔交易,成交52万股,成交金额达243万元。但在高调开局之后,股交中心的成交量每况愈下,开市后的一周甚至出现了零成交情况。截至目前,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数仍为19家;开市至今,总共交易164笔,金额5886万元。
被束缚的沪版OTC
事实上如今冷清的交易情况本在意料之中。记者走访股交中心期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层面支持力度有限与交易制度设计缺陷,使得股交中心成为了被拴上绳索的大象,难以起舞。
“交易清淡”或许是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在接受访问被提及最多的话题。张云峰多次对媒体表示,导致交易不活跃的主要原因,第一是不少挂牌企业改制不足一年,可交易家数偏少;第二则是买盘多,卖盘少,买卖双方价格不匹配导致无法达成成交协议。
在记者走访股交中心期间注意到,其实每个交易日还是会陆续有少量买盘出现,但因为没有卖盘而无法成交。
在股交中心二楼会员机构办公室,一位投资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资者与挂牌股东间的博弈矛盾始终存在。挂牌企业股东普遍有惜售心态,特别是一些公司经营状况和成长前景良好的企业,不少企业都有着去创业板挂牌的计划。部分企业在与推荐会员沟通时就表示,对股交中心并没有持很大希望,还是会将重心放在企业经营发展上以期在二级市场上市。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则是希望所投企业有上市潜力,如果企业短期无上市可能,投资者就无太大兴趣,二来因为只有挂牌报价,交易缺乏参照,投资交易风险较大,投资人自然不敢轻易试水。
早在2010年7月,上海股交中心就已揭牌成立,预示着上海的OTC市场雏形初现。然而彼时受制于国家场外市场建设思路尚未定型,后又遭遇《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发布,股交中心开市一直拖到了今年的2月份。
开市前的各种波折或许已经映射出沪版OTC在政策夹缝中求生的状况。业内一位律师分析表示,由于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和企业个体资产总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股交中心与主板市场本质上的区别。由于监管层在场外市场建设整体构建思路上尚未明确,场外市场与主板市场的边界仍不清晰。在这样的框架下,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忽略了中小企业股权交易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将其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混为同一概念,使得政策框架下的场外市场左右为难,只能小步慎行。
上述投资公司人员表示,不能拆细交易、必须采用T+5的交易方式等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外市场的活跃度。
市场构建新思路下的博弈
场外市场建设的新旧思路以及各方的利益博弈,也是捆绑在股交中心上的一道束缚。“建立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这一新思路,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新三板”扩容方案,却无法绕过监管主导权归属的难题。
这种博弈在一些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挂牌前临时更换推荐机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月12日,股交中心公布了20家首批挂牌企业名单及相对应的12家推荐机构会员,其中券商推荐会员仅有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两家。然而到了2月14日,由申银万国推荐的一家企业消失在挂牌企业名单中,同时包括福升威尔、钢软股份、浦软信息、同田生物等6家企业均将原券商推荐机构替换掉。对于券商的更换,张云峰当时回应的解释是券商推荐机构的定位不明。
纵然举步艰难,上海股交中心还是不断得以前行。今年4月,保罗生物开启首单定增计划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也给上海股交中心带来一丝暖意。此外,对于备受争议的做市商制度,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曙光。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5月7日举办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将考虑引入做市商制度,构建转板机制。业内人士表示,一旦政策允许,上海股交中心启用该制度,将大大活跃市场、平抑风险。
记者在走访股交中心会员机构时,不少相关人士表示,即便如今交易清淡,未来随着制度障碍的扫除,将获得更多投资获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