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的网上“家庭会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9: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采访对象:北京退休教师于惠庄,曾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

  2002年对中国高校的网络建设,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那一年在国家“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的支持下,西部的150多所高校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校园网。也是在那一年,我亲手把第一根光纤拉进我们学校,当时整个学校的网络出口只有10兆带宽。10年之后,我们学校在教育网的出口就有1000兆,还有300多兆的公网出口,10年时间里,增长了130多倍。

  比起枯燥的数字,更让人兴奋的是网络应用不断丰富。10年前,大家就是在网上看看新闻、发发邮件,再加上学校有个论坛,就这些内容。而现在,差不多每门课都有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课件上传让学生们下载,还能直接在网上批改作业,和学生们交流。

  北京学院路附近的16所高校还联合开设了网上选课系统,学生们可以跨校选课。每次看着我们学校的学生背着包去上北京体育大学的跆拳道,我就特别欣慰,每个学校虽然能力有限,但通过网络,各校的学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网民”,我也深刻体会到,互联网现在真是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10年前,北京56K的拨号上网,一个月包月是158元;我前两天刚交了网费,10兆宽带一个月才80元,网络便宜了,谁都用得起,带宽变宽了,各种应用都能实现。

  我的兄弟姐妹,北京有2个,深圳有1个,福州有2个,厦门有1个,再加上在加拿大、美国和德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每周大家都利用语音通话,在网上开“家庭会议”,热热闹闹的,就像在身边一样。我大姐、大姐夫都78岁了,也用得挺熟练。

  互联网对我家的改变还不止于此,我的女儿和外甥,现在的工作都是在淘宝网开网店,一个卖化妆品,一个卖进口食品。每天下午4点是我家最忙的时候,他们俩忙着打快递单,包装货物,等着傍晚快递员上门收货。两个孩子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一个从国外留学回来,却选择了这样的工作方式。俩人说,“比在公司上班挣得多,又不用早起,有什么不好?”互联网让年轻人的工作选择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在10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整理:安之)

  (责任编辑:梁靖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