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内将如何落实“稳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9:56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总体来看,这一轮“稳增长”正在朝着“保增长”的模式发展,投资仍然是公认最重要的政策武器。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稳增长”作为今后宏观政策的重点,并且开始在投资、货币政策领域开始放松。不过,在近期的研究沟通中,安邦研究人员了解到,在国内外经济都在转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略带有些突然的政策放松似乎并不太适应,对政策调整还存在着一些困惑。

  针对市场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安邦研究团队在这里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中央政府“稳增长”将会从哪些方面着力?市场关注的是政策调整的方向和领域问题。要指出的是,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了11条措施来力保“稳增长”,这是中央“稳增长”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包括结构性减税、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保出口、放开市场准入等一揽子政策。最重要的是,过去偏紧的宏观政策基调开始放松,而真正有含金量的政策变化,将体现在如何落实放松政策。在我们看来,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说,最熟悉、最擅长的政策还是在刺激投资搞项目。

  第二,哪些产业将得到保护性的发展机遇或政策支持?不同于过去“4万亿”刺激计划时的泥沙俱下,政策部门已多次表示,此轮政策放松会考虑到产业结构问题,不会所有产业都刺激。从现有的政策来看,如下产业(或项目)领域可能会受到重点关照: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二是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三是一些在建续建的大型项目。具体而言,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仍将是未来鼓励的重点领域。要强调的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虽然目前可能只是“政策明星”行业,但也将是今后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

  第三,哪些产业会遭到打压或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有保有压”,在保上述产业的同时,高耗能、高污染、被认定为落后产能、重复建设严重的产业,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些产业包括高耗能、高污染的炼铁、炼钢、水泥、玻璃、焦炭、造纸、部分有色金属冶炼、新能源产业中的过剩环节(如多晶硅生产)等多个领域。要特别指出的是,房地产业也是受到大力调控的行业。在这些领域中“体质较弱”的企业,将有很大的可能被淘汰。不过,由于地区间的梯度差异,产业结构上的“有保有压”并不会得到全面、认真的执行。

  总体来看,这一轮“稳增长”正在朝着“保增长”的模式发展,投资仍然是公认最重要的政策武器。

  第四,地方政府如何适应政策调整,寻找和捕捉发展机遇?最有效的做法恐怕就是尽快动手!正如前面所言,要保增长,投资搞项目还是特效药。很多地方政府早已为政策放松在做准备。据初步统计,今年1-4月份,发改委审批的新增项目增长8000多个,仅4月发改委批准项目就多达328个,近乎去年同期的两倍。早有预案、抢先动手的地方政府,往往成为占便宜的地方,这也带动起各级地方政府抢投资的相互攀比。如福建省前4个月上马369个,湖南4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多达223个。要指出,由于地区差异,西部内陆地区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方面,往往会饥不择食,承接一些落后产业转移。此外,那些戴上国家重大区域发展帽子的地区,其重大投资项目往往会得到一路绿灯。

  第五,地方应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完全按国家政策来的产业转型并不容易,君不见,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由省委书记亲自推动数年的产业转型仍然十分艰难,更何况经济不太发达、官员意志不坚定的地方?在我们看来,对地方而言,产业转型的关键是如何争取新产业项目的问题,先要抢到增量,再来考虑存量,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才是最实惠的。恐怕只有极少数地方政府才会为了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而牺牲短期利益。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体来看,这一轮“稳增长”正在朝着“保增长”的模式发展,投资仍然是公认最重要的政策武器。只不过此轮政策在刺激规模、产业结构上,与“4万亿”仍有区别,需要市场和政府都要加以选择。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