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经济”促消费 家长、学生愿买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13:33 来源: 中国网栀子花开,又是一年毕业季。淘宝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经济”迎来高峰,在全国116所“211”工程大学中,有25万毕业生在近两个月内买过与“毕业”相关的商品,总共花费8.64亿元,差不多平均每个人月均花在毕业方面的费用达到1729元,远高于在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水平。
大学生们花钱多了,但也不是乱花钱,而是用在纪念友情上。比如,今年最火爆的毕业纪念产品是定制T恤衫,就是把同学的照片或者集体照印在衣服上,想念了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更可以“穿”在身上。一件T恤衫大概几十元,不算贵。还有一个消费大头是毕业旅行,年轻人偏爱用绿水青山间的欢笑为学生时代划上圆满句号,所以帐篷、望远镜等户外装备的消费成倍增长,但这些商品的线上售价远低于线下售价。
这些毕业消费习惯让笔者想到,“毕业经济”是一篇大文章,或许是拉动消费的新力量。其实,“毕业经济”并不局限于大学生。不论哪个阶段的毕业,大多与同学情、师生情联系在一起,也难免与考试联系在一起,具备很高的“含金量”。比如,考试考得好了,很多父母会选择物质奖励,除了各种奖品外,亲子游、游学等也层出不穷;考试考得不好,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培训机构也会纷纷出来“抢生意”,将继续教育做得风生水起。从这个角度看,有必要好好梳理一下“毕业经济”,看看究竟哪些是有待挖掘的“金矿”,哪些又是需要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的消费陷阱。
一方面,“毕业经济”的消费特点应当更加鲜明,让学生、家长心甘情愿为之买单。网络上“毕业经济”的特点就很明确——不在乎消费金额高低,而是强调产品或服务本身能不能体现毕业、纪念等特点。在“毕业经济”中,哪怕单价不高的产品,只要特点鲜明,就能实现薄利多销,据说淘宝上定制T恤衫销量最好的一家店铺在30天内成交了1.3万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些所谓的“亲子游”、“游学游”、培训班等,价格不菲、门槛很高,但往往内容大于实质,水分多多,让买单的学生和家长叫苦不迭。显然,这样的“毕业经济”不仅不值得发展,还应该得到有效监管。
另一方面,有关“毕业经济”的宣传应当更加纯粹一些。在“毕业经济”中,不管受益者是谁,相信绝大多数出资者都是家长。前些年,在外省市部分地区流行的“谢师宴”让很多家长大呼吃不消,因为“谢师宴”中出现了攀比风,加重了家长负担,扭曲了师生关系。相比之下,一些学生用做义工、搞义卖的方式纪念毕业,虽然看起来离“毕业经济”有些远,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是巨大的。这种颇有意义的“毕业经济”应得到大力提倡,甚至可以衍生出更多有意思的内容,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