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减厂削规模广州微调垃圾焚烧项目方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1:4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小昭

  尽管三年前建设垃圾焚烧项目曾引起外界广泛的争议最后政府不得不暂时停建垃圾焚烧厂,向民意妥协。但对广州而言,日益逼近的垃圾围城危机还是使得一度搁置的垃圾焚烧项目重新上马在即。

  不过,广州的态度较此前还是有所变化,直接导致垃圾焚烧项目的规模缩水,尽管缩水规模不大。

  规模略有缩水

  继今年5月广州市政府连续召开两场垃圾处理座谈会后,6月18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了该市城管委关于广州市垃圾处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报告,广州未来新建的焚烧厂均将分两期建设,2012~2015年为一期,2015年日处理规模将达到1.5万吨;2015~2018年为二期,日处理规模将扩展至2.1万吨。二期建设会根据垃圾分类成效和垃圾总量的正负增长率缓建或停建。

  按照原计划,未来三年,广州将新建6座资源热力电厂(即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分布于白云、萝岗、番禺、增城、花都、从化。

  而新的计划显示,资源热力电厂第一期将新建5座资源热力电厂,比原规划减少了一座。到2015年日处理规模由此前规划的1.5万吨降至1.1万吨,届时这一垃圾焚烧处理规模将与北京站在同一水平线。

  与此同时,资源热力电厂规划占地面积最大的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焚烧发电项目原定在2015年一期建成投产,也改为今年完成选址,视需要确定开工建设日期,不再设定具体开工时间表。

  此前舆论大多认为,应该在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前,先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尽量做到垃圾的减量化。

  实际上,广州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广州市城管委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广州生活垃圾分类成效逐渐显现,填埋、焚烧垃圾处理量同比减少765吨,增长率为-0.08%,生化处理同比增加8000多吨,增长率为835%。

  不过,垃圾分类做得再好,也只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不能全部取代垃圾处理。即便广州三五年内在垃圾分类方面可以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也只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垃圾,还有一大部分垃圾是无法避免的。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做到全世界最好,但总有一部分垃圾是没法回收的。而目前广州主城区的垃圾处理基地——兴丰填埋场是当时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的地方,这个填埋场目前也基本逼近饱和。

  住在华南碧桂园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国信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说,填埋的污染也很大,尤其是对地下水和周围环境危害很大,并且目前广州也没有新的空间填埋垃圾。因此在目前兴丰填埋场即将封场、难以再新觅填埋场的情况下,上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唯一的出路。

  选址是关键

  而垃圾焚烧项目之所以引起公众强烈关注,关键就是民众对于垃圾焚烧厂存在着的环境污染和自身健康的担忧,尤其是垃圾焚烧所产生的二 英尾气的处理问题。

  所以垃圾焚烧的技术是否过关,以及如何选址仍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关键所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曾多次表示,自己参加过焚烧厂防护距离的评审,最初提出的距离是1000米,即1000米范围内不许有住户。在500米之内,二 英浓度很大,1.5公里之外的影响就很少了。

  以目前运作比较成熟的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为例,本报记者获悉,该基地大概远离中心城区在1.5公里以上。

  林泰松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厂选址应遵循几个原则,首先就是要远离生活区,“不管你说技术有多先进,还是会给公众留下疑虑。”其次是技术标准要高,要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该进口的要进口;环评要合格;每天排放的信息要公开。

  但对广东第一大城市广州来说,要寻找一处远离居民区的空旷地带兴建垃圾发电厂相当不易,这也是项目屡陷争议的要害所在。按照计划,今年广州将完成5个垃圾发电项目的选址工作。

  目前广州也有意将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按照计划,未来广州城区板块垃圾处理设施分别合并李坑、兴丰、萝岗三个工业园区,番禺和南沙集中按一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集约用地。并将推进现有的李坑和兴丰周边3个村的环保搬迁方案尽快实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