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利率市场化进程或超预期 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利率市场化进程或超预期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

  文/董建岳

  亚洲金融危机后,利率管制对促进我国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日益强烈,继续实行利率管制与当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近年来民间借贷的野蛮生长,亦被视为利率管制下新一轮民间自发的货币价格闯关。6月7日,人民银行宣布在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商业银行应及早应对。

  改革加速条件具备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全部放开,2004年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仅剩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两大关键点尚待突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利率市场化再次成为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点,改革的环境和条件基本具备。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基本建立,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参考基准。目前,资金批发市场上已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日交易规模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运行五年多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在我国货币市场中的基准地位,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价格基准。

  二是社会融资的利率市场化取得长足进展,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做好了铺垫。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前的96%下降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63%,占社会融资总量37%的债券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承兑汇票等的利率均由市场自主决定。从资金来源看,商业银行表内的协议存款、财政存款、外币存款等早已实现利率市场化,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2009-2011年银行发行各类理财产品分别达到7868款、12050款和24041款,2012年第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0.4万亿元,占存款总规模的12%,这部分可以看作隐性存款利率市场化。

  三是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明显改善,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已然具备。截至2011年底,国内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7%,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2%,390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8%,且核心资本占比达到80.6%。从资产质量来看,2011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维持在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高达278.1%。。

  今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和进程可能会快于市场普遍预期,商业银行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银行经营受冲击在所难免

  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直坚持渐进式改革,以降低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但在市场化最后闯关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冲击。

  一是整体利率水平上升。我国官方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如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不足2%,大幅低于货币市场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亦长期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居民的实际利率为负。民间借贷迅猛发展,也反映了利率管制下信贷资源的稀缺,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利率实现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将主要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存款利率水平将显著上升,进而推动整体利率水平的上升。

  二是银行存贷利差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净利差,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完全由市场竞争决定。由于贷款利率相对于存款已经更接近于市场化,因此存款利率的升幅必然会大于贷款利率升幅,导致存贷利差缩小。国外经验也是如此,比如美国自1980年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80-1985年美国银行业的存贷款平均利差为2.17%,利率市场化后的1986-1990年,平均利差为1.63%,缩小了54个基点。利率市场化引发的存贷利差缩小将对国内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水平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加大。在存贷款利率管制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关注不高,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利率波动性增加,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凸现。其次,利率波动性增加还会引发贷款客户提前还款和存款客户提前支取的行为,资金的可预测性下降,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此外,利率水平上升会导致借款人结构的调整,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也构成了挑战。

  四是小型银行生存压力增大。利率管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一旦取消利率管制,银行间的竞争将变为直接的价格竞争,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被市场逐步淘汰。从美国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前银行倒闭的数量基本在每年20家以下,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展开,1985年后每年倒闭银行数量达到三位数,大量小型银行倒闭,1989年更高达531家,创历史之最。

  银行须加紧应对

  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打破了银行间的“价格同盟”,加剧了银行同业的竞争。但利率市场化不等于“价格战”,市场化提供了宽松的空间,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型,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树立品牌。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负债业务转型,提升真正的理财业务竞争力。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突破在于消除存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将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大力发展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它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基于市场化利率的资金来源,开辟了商业银行进行利率竞争的空间;二是人民币理财的基础资产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央票、企业债等债券类产品,增加了商业银行中利率市场化业务的占比,有助于向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平稳过渡;第三,人民币理财业务将促使商业银行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率风险监测与管理系统,推动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队伍,提高商业银行未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能力。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客户结构转型,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资产业务的开拓力度。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大型优质客户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凸显,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这一点对中小银行尤为重要。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收入结构转型,提高非利息性收入。从境外经验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收入结构中的利息性收入比重将相对降低,而中间业务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0%,随着改革深入,金融创新增加,非利息性收入1997年升至40%。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非常薄弱,非利息性收入普遍较低,2011年平均仅19.3%,与国际性先进银行普遍40%~60%的占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利率风险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发挥商业银行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在管制利率条件下,商业银行普遍投入很少的资源在风险定价上,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定价会逐步成为银行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利率风险定价能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要加强利率风险的计量和监测管理。特别是利率的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本点风险和内含选择权风险等。对这些风险的管理直接决定了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五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相辅相成,商业银行如能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率先突破,则会在利率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在这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许多功课可做。比如在负债方面,可以推动恢复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及研究协议存款的标准化和流动性问题,前者促进了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曾在日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类似产品主动发展负债业务,提前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在资产方面,应关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改变目前信贷资产持有到期的经营模式,根据利率环境的判断和预测,有选择性地变现部分信贷资产,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和规模,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有利于降低银行资本占用以及存贷比的约束,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历史上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路径是通过不断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产品创新,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因此,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持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商业银行应把握这一机遇期,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力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本文作者系广发银行董事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