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亨”卡位争利益 民资仍被挡“门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2:59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一周前,李先生北上进京,赴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座谈之约。在长方形的会桌上,他遇到了煤炭、电力、石化等多个行业企业联合会的代表。而他本人,来自一家注册资本过10亿元的大型民营资源集成服务商。

  昨日晚间,他在能源局的官网上刷新到了一份红头文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让他佩服的是,国家能源局的工作效率之高与措辞之坚定。不过,遍览整份文件后,他却心生顾虑。 “文件更多地是大方向上的政策性呼吁,还有待具体细则的配套支持,座谈会时一些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不是框架文件可以覆盖的。 ”

  1问新能源:地方寻租何日休?

  作为民营资本在能源领域的 “排头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当然不会被这份文件忽略。但归纳起来,也仅止于“继续支持、鼓励扩大”八个空泛大字。

  相形之下,倒是近日黑龙江省政府与公众舆论间的一场“口水战”打得煞是好看。前几天,在新面世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中,风能和太阳能被圈定为“归国家所有的气候资源”,禁止民间资本任意开采。

  话音刚落,“晒太阳要不要收费? ”、“呼吸需不需要交税? ”的坊间炮轰此起彼伏。恰巧也是昨天晚上,作为这部关于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方面的首部地方性法规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按耐不住的黑龙江省气象局出言反击。

  令人一头雾水的是,这份通过新华社独家报道形式发布的所谓“回应”,看起来并没有太大针对性逻辑。比如公众最大的质疑集中在《宪法》并未明确太阳能、风能属于国有资源,这份地方法规立法无合理性支撑。这份回应却刻意避其锋芒,只称“自然资源属国家所有,气候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当然应归全民所有。 ”

  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得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和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剧锦文的谅解。他们都认为,既然国家大法对这种流动性极大的无形资源归属权没有明确规定,强制纳入地方法的动机值得商榷。

  只要理顺这份地方条例中的实际受益者,似乎“动机”也就不言自明。黑龙江气象局昨晚回应称,应推行气候资源探测审批制度。“如果中央愿意鼓励企业进入新能源开发领域,落实到地方却是层层累赘的审批链条,就等于是变相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这还怎么是鼓励呢?”光伏大省江苏常州一位硅料加工商对记者说。

  回应还强调,企业的探测数据不准确,影响有序开发,应向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资料。对此,更有知名风机设备商对记者坦言:“这是不是有利于气象主管机构向企业推销所谓‘准确’的探测累积数据? ”

  不可否认的是,地方政府“谋私利”的具体做法要比国家能源局的纸上呼吁更有现实意义。而如何将支持鼓励的国家意愿顺畅推行到手执审批大权的地方环节,目前看来还是一团难解的利益线团。

  2问煤电:行业巨舰争利时?

  在国家能源局的框架性文件中,也提到了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煤炭洗选加工产业和建设、运营煤制气等煤基燃料示范项目。但蹊跷的是,就在6月18日,陕西省政府刚决定打造亿吨级能源化工“巨舰”,发展商品煤开发、煤电一体化、煤盐化工和煤炭营销。

  面对资源与资本双重占优的国营巨头,不难想象,国家希望分而食之的民间资本,很可能实际上沦为坐等收购的境地。 “破除国有大型煤炭电力公司对优质能源的垄断性优势,是允许民营资本涉入其营业成本的基础性环节。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如是分析。

  而在煤炭的“近邻”电力领域,民资同样顾虑重重。虽然从政策层面上看,这几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时点。就在6月19日,国家电监会刚刚发布过通知,表示支持和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电力市场。

  电力向民营资本伸出橄榄枝,能源局、电监会两纸文件作用几何? “单看文件,没有很实质性的内容,实际作用有限,还需要多个部委出台具体的政策共同支持。 ”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坦言。

  事实上,国内电价没有市场化,在政府定价的前提下,若没有盈利方面的保障,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动力不大。 “发电行业早在1985年就对民资开放,可是占比却从15%下降到如今不到3%,电网领域以国网2%的收益率测算,也难以吸引民资进入。”林伯强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言国网2%的收益率是依据国网副总经理舒印彪所言“国家电网有2万亿的资产,但只有400亿的利润”测算,而国网包括职工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支出也是不争事实。

  “也就是说,如果要像文件中说的那样吸引民资参与输配电的建设,就是要触及到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个中利益重新分配要怎么推行? ”一位长期关注电力改革发展的观察人士对记者坦言。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则提出,可以让民间资本逐步介入到一些垄断型行业和企业的股权结构上。但这又牵扯到了金融这又一个尚未市场化的垄断巨头了。

  3问石油:民资为何不领情?

  天然气管网、油气勘探开发、大型炼油项目……昨天的文件几乎重申了可以向民间资本开放的一切油气领域。

  但半个多月前让中石油“吃瘪”的一场尴尬却折射出民间资本的深层意愿。5月30日,中石油引入国家社保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股东,并有意将涉及上中下游超过100个项目向民资开放。

  记者注意到,这凑成100整数的项目并不是第一次被中石油提及,可令民间资本失望的是,这些开放项目的具体详情至今未有成文,似乎滞留于“宣称”阶段。

  “中石油这个举动的本质并不是真要破除对市场的垄断,而是应景之作。 ”作为民营油企代言人,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晒出观点,“中石油如果真有诚意放开市场,就应从放开原油和汽柴油的进口权开始。 ”

  早在2010年8月,中石油也曾携119个项目高调去浙江寻找可以合作的民间资本,但悄然过去一个月后,浙江省经贸委合作处处长章一文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尚未有签“婚约”的企业,双方纠结于项目股权的具体分配。事实上,近两年过去,这一当时被疑为“招安”的招标鲜有下文。

  “能源局的文件太笼统了,只是框定了一些项目的名称类型,但更重要的其实是项目性质,许多国家战略需要的项目对石油巨头来说其实是亏多亏少的问题,如果是在这些项目上对民资敞开大门,谁又敢相信它们的诚意呢? ”一家民营油企负责人对记者坦陈,是不是“鸿门宴”是民资的最大顾虑。

  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天然气价格受国家管制,而两桶油对定价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毫无疑问,如何让民营资本看到可靠的有吸引力的赢利点才是前提。

  4问能源局:“小弟”如何管住“大亨”?

  “用意虽好,时效有限”——这似乎是记者采访的多个能源领域人士对国家能源局这份文件的共同感受。不过,这已经是现下这个最高级别的能源管理机构所能树立的最强标杆。

  因为“婆婆”想教“媳妇”念书,结果学历却比“媳妇”低。记者了解到,由于能源局在规格配置上只是副部级,所以尚且不如一些能源央企的“一把手”职衔高。规格上的先天不足,让“能源局掌门人”显然不能与“能源系统掌门人”画上等号。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执行过4年艰苦的协调工作,能源局至今还没有独立网站,昨天的红头文件也只是挂在发改委官网下的子站,显得颇为寒酸。

  “能源局没有定价权,也就没有话语权,它的文件只能视作一种意愿和表态,对列强环伺的能源领域究竟有多少实际约束作用,说不清楚。 ”诸多资深人士都坦言,在“大亨”面前,“小弟”也只能纸上呼吁。

  “能源局确实想推动能源创新、体制改革,但权力空间太小,没有改革决策的实权,最终只是提建议而已,变成了建议机构。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对记者说。

  2010年,就在市场普遍猜测可能在原有能源局基础上重组能源部之时,决策层确实按捺不住了,但最后诞生的却是能源委。虽然从规格配置上看是由总理亲自挂帅,已经“高无可高”,其象征意义却远大于实权。

  难以否认的是,如果成立能源部,发改委必将先失去一大部分实权,其中主要包括定价权,推行阻力可想而知。据专家分析,当时大能源部未成行的原因之一,就是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绝不会放弃能源价格,也不放弃能源项目的审核权。

  在这一背景下,无怪乎这份声势浩大的《实施意见》难以点到业内的兴奋穴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