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娱乐有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6: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要想彻底遏制过度娱乐还需要媒体、大众、商家的共同努力。

  不管怎么说《非你莫属》火了,而生活中各种炒作与噱头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生活因何被娱乐所充斥,又为何娱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搅动全国人民。娱乐应该有度,但度在何处呢?

  最近,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继留新学生刘俐俐之后,5月20日,留法学生郭杰在遭到学历质疑后突然倒在台上,主持人却问对方:“你是在表演吗?”。该言行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5月30日,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痛斥该节目“面试官高高在上、主持人强势刻薄、缺乏基本尊重、传递负面职场文化”,已得到超过30万网友的力挺。尔后事件继续发酵,该栏目组及制作人员遭遇严重的公信力危机。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天津卫视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节目“真实招聘、真实竞争,公平公正、关爱弱势群体”,拒不认错。而主持人张绍刚则在巨大压力面前,承认自己对留学生群体缺乏了解,没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虽然《非你莫属》不是纯粹的娱乐节目,但这档节目反映出的问题却颇具代表性。当下一些电视节目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大肆宣传拜金和享乐,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一些电视剧则把低俗当趣味,拿缺点做笑料,任意颠覆经典,随意娱乐历史,让艺术远离审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是什么让娱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足以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毛孔,又为何幕后的推手如此强大,足以搅动全国人民呢。如此这般的娱乐还有度吗?

  过度娱乐

  

  美国是娱乐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娱乐产业对经济的作用甚至可与军事工业相比,约占美国总出口额的13%。2002年,美国娱乐产业出口880亿美元,是第一大出口行业。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名著《娱乐至死》中说,“在没有经典的年代,电视随同快节奏律动的社会一起浮躁,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俄罗斯哲学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则展示了人的一种本能,即对等级制度的破坏,争取平等自由思想,以及强烈的反权威、反传统意识,具有颠覆的作用,它要解构一切凝固和僵化的秩序、规范和思想,力图建构人与人平等自由的关系,建构交替和更新的创造精神,张扬生动活泼的思维方式。这也正与娱乐的颠覆与解构暗合。

  对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真正意义上、广泛的娱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腰包鼓了起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这成为消费主义流行的物质基础,娱乐经济也应运而生。技术上,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壮大,使之成为娱乐最优质的载体。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表明,一个社会的工作条件越优越,报酬越高,工作时间越短,娱乐的需求性就越高。而娱乐业的巨大商机也可以说明娱乐不仅仅是提供享乐、休闲和逃避工作压力的机会。

  我国娱乐经济作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却已经相当明显。在那个刚刚产生《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年代,“娱记也是人”的呼声印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娱乐的鄙夷。然而,娱乐真的来了,铺天盖地、势如破竹。大有连新闻也一口吃掉,全盘娱乐化的架势。选秀、相亲、面试、编离奇人生、看亲情恶斗……不知不觉中,每晚黄金档,中国的观众几乎被娱乐所包围——PK选秀、游戏狂欢、情感纠葛、家庭冲突,满眼都是娱乐。当所有节目的氛围都是“诱导公众”,力图在短时间内用爆炸效应迅速吸引眼球,希冀高收视率时,这时的娱乐就已经过度了。其形式往往标榜为单纯娱乐、纯粹“搞笑”,而事实上是渲染、玩味庸俗的低级趣味等。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过度娱乐化的需求首先源自大众自身。调查显示,当人们了解那些暴力与色情图片无聊且毫无意义后,但几乎所有人都“想看一看”,因为这满足了人们的窥视欲。而芙蓉、凤姐这些丑角能够“大行其道”则反映了人们对丑陋、怪异充满好奇,甚至喜欢看人洋相的审丑心态。“人性的弱点”成了炒作与恶搞存在的土壤。此外,电视台靠广告养活,唯收视率马首是瞻的运营机制,则相当程度刺激了电视台逐利性。

  而无良的商家一面利用“人性的弱点”,另一面又利用媒体“放大人性的丑恶”,“编造恶俗故事”,吊足大众的口味,最终建立起利益链条,成为过度娱乐的幕后推手。这样的娱乐文化若任其发展,其直接结果是人们审美认知能力下降、认知结构简单平面化以及自我精神丧失并逐渐失去对社会人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娱乐底线

  企业和媒体要懂得利用各种资源为自身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只图短期效益终究难成大器。作为媒体要时刻谨记,你们手中的频道资源是国家的、人民的,媒体要对老百姓、对社会负责,制作格调清新、通俗易懂、注重品位的节目,才是媒体发展的正道。

  去年10月的最后一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新的规定。要求全国卫视频道减少娱乐节目的播出数量,每晚黄金时段(19:30至22:00)在卫视频道播出的此类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但问题是,“限娱令”真的能消除娱乐节目低俗化吗?

  能够确定的是,“限娱令”的确凌乱了各卫视的脚步,打破了他们“一切节目让位于娱乐节目”的生存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晚间黄金档的节目形态已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访谈、养生、鉴宝、美食、纪实类等新栏目层出不穷,湖南卫视的《变形记》,北京卫视《档案》已获得了良好口碑。一向低迷的纪录片,伴着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彻底火了。从全国各大旅行社纷纷打着这个招牌,按照拍摄路线,炮制了各路“吃货旅游新路线”,就可见其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大家的味蕾。

  矫正“过度娱乐化”,西方国家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政府对电视低俗节目的监管,包括建立评估系统、进行分级控制、引入技术屏蔽手段、鼓励公众监督、成立监管的专门机构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BBC、法国电视台等欧洲国家的媒体,每个节目的策划团队后面都跟着强大的律师团,由律师团来判断其合法性,从而在节目成型之前实现对其的监管。我国的“限娱令”在短期效果上也是相当明显的。

  要想彻底遏制过度娱乐还需要媒体、大众、商家的共同努力。“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引领着社会大众的言行,现在之所以会出现击穿道德底线等社会问题,不能不说和媒体责任缺失有关,而整个社会风气的涤荡是一项巨大又庞杂的系统工程,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娱乐文化,除了政策约束,更离不开包括政府、媒体、受众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周文教授告诉记者。

  媒体要学会处理娱乐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的关系,要做到娱乐节目寓教于乐,不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浅层次的感官需求。受众则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和杜绝低级趣味。商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目光长远,强调社会效益。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各司其职,才能彻底遏制过度娱乐化趋势。(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实习记者 姚尧)

  (责任编辑:傅云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