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民间借贷:迈过坎坷路仍很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2 06:29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李文龙杨洋6月初,温州东明路东明锦园。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全新的办公楼映着初夏的阳光,显得干净而整洁,仅仅成立一个月,这里就入驻了6家民间借贷中介。

  一对残疾人夫妇正在翼龙贷的柜台前办理借款手续,“这对夫妇要在淘宝上创业,想借款2万元,通过我们的视频认证,借贷双方虽然见不到面,但是能通过手势对借款行为做出描述,随后我们会指导他们签署电子合同。”翼龙贷网市场部经理赵洋说。

  去年下半年,社会上大量充裕资金涌入民间借贷市场,但是畸高的利率却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这场突如其来的民间借贷危机袭卷温州,不但对当地的信用体系造成了冲击,也将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的真实面目置于公众面前,由此引发了业界对于民间资金过度自我循环、流向虚拟经济风险的关注。

  为了疏导民间资金流向,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带来的资金供给不平衡矛盾,今年3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12条主要任务中,第一条就是要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作为民间借贷规范化和阳光化的大胆尝试,于4月26日开业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已展开了积极探索。

  破冰之旅

   “目前登记中心的职能分为中介和登记两部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一种是外面谈成的借贷交易,必须有抵押,不作信用的。另一种是通过入住的中介撮合而成的。”

  在登记中心的二楼,记者看到,左侧是登记柜台,右侧是评估和律师咨询的区域,另一边则是宜信、人人贷、速贷邦等中介机构隔离出来的单独的工作室。据了解,登记中心相当于一个为借贷双方提供公证、评估等一条龙服务的公共平台,相当于政府的一个服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借贷业务。

  而为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政策由借贷双方直接协商融资利息,避免中介机构从中抬高利率,每家入驻机构都是经过市金融办严格审核的。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郭海评告诉记者,“个人在这里借贷登记不能超过500万元,企业不能超过2000万元。而且仅限于温州的个人和企业,就资金流而言可以从外到里,但不能从里到外,也就是说资金不能流向外地。”

  在登记和中介功能之外,登记中心还引入了华正评估、华东公证处、高策律师事务所等配套机构。“目的是降低借贷风险,”高策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说,“我们在试运营阶段还是公益性的,仅限于借贷关系相关的法律问题咨询。”

  经过去年的民间借贷风波后,温州市的老百姓在贷出资金后更加注重安全性,业界人士对登记中心也寄予厚望。“原来温州的信用体系是银行一角、企业一角、民间借贷一角。去年一角倒掉了,资金链就循环不起来了。”

  来咨询贷款的刘先生说,政府提供了登记中心这个平台后,借贷双方的信息更加对称。

  不过,由于仍处于试点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登记中心可以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登记的内容包括资金使用的目的、期限、利率,利率不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大概在2分以内,另外为了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我们还在一些详细规定上不断探索调整。”郭海评说,比如说有人借款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生产,最高就不能超过35万元。另外登记中心又引入了两家保险机构,“比如有人抵押了一辆车,如果在借款期限内受损,或者借款人人身受损,可以提供保险服务。”

  探索民间借贷监测机制

  一个醒目的“借贷有风险,风险需自担”的标语赫然悬挂在登记中心二楼的入口处,正如去年的民间借贷风波带给当地人的警示一样。“经过这场洗礼,温州人金融和借贷意识提高了很多,法律意识也增强了,”接受记者采访的金融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

  虽然温州的民间借贷体系受到很大冲击,但是“闲钱不放在手里、一定要转起来”依然是温州人的基本经营理念。在借贷双方对风险极为敏感之时,登记中心又承担着直观地监测民间借贷运行轨迹的功能。“民间借贷由‘红娘’来牵线,然后再进行登记备案,可以较准确地进行数据量统计,我们会定期上报温州市金融办。”郭海评说。

  去年9月份时温州的民间借贷活跃度降到了几乎为零,但是随后又出现了一个“V字型”走势,今年又活跃起来。这凸显出登记中心作为政府监测机制的重要性。“有一位经营担保公司的朋友一直做资金掮客生意,转眼间就从原来很普通的企业主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但从去年9月份电话就打不通了,说明已经跑路了,据说在外面欠款近7000万元。”浙江腾腾电气公司董事长滕敏亮回忆说。

  虽然许多企业家视没有参与到以钱炒钱的游戏为“不幸中的万幸”,但是由于缺乏畅通的投资渠道,温州资金出借的需求依然强烈,这从登记中心短短一个月的业务量中可见一斑。统计显示,截至5月25日、登记中心“满月”之时,该中心登记的供需资金超过13.4亿元。其中,借出登记累计335笔,金额38284万元;借入登记累计232笔,金额96120万元;成交16笔,总金额3731万元。

  而来自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温州法院已收民间借贷类案件6510件,标的38.5亿元,民间借贷案同比上升近89%。有专家认为,作为全国民间资金充裕、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地区,只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的监测机制,才能掌握当地民间借贷的动向,才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需状况。监管部门如果能够对区域内的借贷资金规模和流向进行全面监控,既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又能切实防范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民间借贷案件对当地信用环境和区域性金融秩序的冲击。

  除去登记中心监测的民间借贷数据之外,人行温州市中支也已宣布,从2012年5月开始,正式对社会公布温州市民间借贷监测利率。在借贷量和利率均置于阳光下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借贷者的行为,这是温州引导民间借贷走上规范化之路重要的制度设计。

  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尚存难题

  在温州,相对于放贷,急于寻找投资渠道的民间资金似乎更偏好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进入金融行业是企业实力的一种象征。”当地一位企业老板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或者入股金融机构,依然是许多企业主的期待。而在许多专家看来,这是把民间借贷资金导入正规渠道的另一可行路径,这也是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于大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温州的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在总共31家小贷公司中,目前注册资本在8亿元以上的已有两家,4亿元以上的有10家。而按照温州的规划,2013年小贷公司总数将达到100家。

  之所以大规模扩张,源于已成立的小贷公司发展渐入佳境,且在疏导民间资金上颇有成效。“我们公司已成立两年,到今年4月底已发放贷款3353笔,累放43.8亿元,余额7.3亿元。”亿兆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庄中华说,经过去年的风波后,现在借款人比过去理性了,可信度更大一点。“做实业的才借钱,借钱炒房的相对少了很多。”即便如此,亿兆小贷公司对风险防范还是极为谨慎。“我们的客户群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三农’,要求企业必须有厂房、有产品,牵涉到房地产的由于风险太高而不介入,民间借贷尽量不给贷款。”

  但是,小贷公司在快速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普遍性的瓶颈,就是只能贷款不能吸储,业务规模扩大受到注册资本的限制。按照浙江省规定,辖内小贷公司可按注册资本进行1比1融资。“但这需要股东企业担保,我们12家股东企业每家要做出2000万元的保证,这会影响企业本业融资以及资金使用。”庄中华解释。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近日银监会又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改制设立为村镇银行。政策的豁口让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看到了曙光。

  “从长期发展来看,村镇银行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升级,我们对此有期望。”庄中华说,不过,虽然政策已经破冰,但是没有实施细则,却让许多小贷公司无所适从。“比如说我们的股东来自各行业的龙头,如果转制为村镇银行,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才约束以及资本的约束,我们担心自身条件可能还不具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