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要形成长期稳定预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2 06:28 来源: 金融时报

  面对楼市的“蠢蠢欲动”,如何化解民众矛盾心理

   见习记者陈兰君子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仍然过高,难以接受,但居民的购房意愿却达到近6个月新高。一面是不断升温的房价上涨预期,一面是不断高涨的居民购房意愿,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既体现出民众对于未来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又体现了人们“买涨不买跌”的矛盾心理。“在这个关键阶段,回归住房商品属性,稳定民众预期,建立健康持续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楼市成交量明显回升,70个大中城市房价跌幅收窄。同时,杭州、深圳、南京等地个别楼盘也均再现深夜排队和“日光盘”现象。万科、保利、恒大、华润、碧桂园等多家龙头房企5月份销售业绩均大幅上升。据北京市住建委最近公布的数据,6月上半月,北京住宅网签量为10576套,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46.5%。

  可以看出,相比上半年的市场冷淡,楼市回暖的迹象不断凸显,持续了近一年的土地市场僵局似乎已开始打破。究其原因,周景彤表示,除了刚需和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增加外,民众对于未来房地产预期发生变化是其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自住性或改善性需求购房者交易活跃,是由于民众积压已久的购房意愿得到了快速和集中的释放以及预判市场将会走出低谷,害怕再次踏空、出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引起的。

  诚然,为了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近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其中,关于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及首套房贷优惠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房地产信贷压力,进而引起一些人对调控是否放松的猜疑。

  但货币政策松动和楼市“微调”针对的主要是刚需购房者,是我国目前整体经济下行时期采取的必要应对措施,也是政府进一步落实差别化住房政策的惠民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并非某些房企和房地产中介有意误读的“救市”或放松房地产调控所致,这些可以从近期住建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的及时辟谣中看出来。

  专家分析,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房地产市场进入暂时的休眠期,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观望,积压了一定数量的刚性购房需求。这些刚性需求购房者在市场误导下,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就会改变,担心住房价格再次上涨而错过购买住房机会;对于住房投机炒作者来说,猜测新一轮的住房投机炒作机会是否来临。而房地产开发商借此机会不断推高房价,地方政府也会借机抬高地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调整了两年多的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就可能嘎然而止。

  对此,周景彤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稳定民众预期,建立房地产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乃当务之急。

  究竟怎么稳预期?周景彤认为,稳政策在稳预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宏观调控不动摇,切实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普通老百姓“居有其屋”的梦想。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员马光远也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成败的标志并不在于房价是否下跌,甚至下跌多少,而在于有没有给购房者稳定的价格预期。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公共政策给购房者的只是不确定和恐慌,那这样的政策也不会赢得公信力,特别是在利益博弈非常惨烈的情况下,短期的政策只会引发价格的更大波动,这无论对中国经济、开发商或是购房者,都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房地产调控要坚持到底,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如此,则房地产持续健康可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