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暖流,奔涌在矿井深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3 03:19 来源: 经济日报

   6月5日早7点,当朝阳照射到补连塔煤矿办公楼的会议室,上早班的综采一队检修班队员已经集合完毕,参加下井前的例行班前会。

   短短10分钟的班前会,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队长石强逐一点名,明确每个当班队员任务和职责,提出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综采一队这一天的任务是负责检查矿井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转,为下一班采煤工作扫清障碍。会上,石队长还要液压检修工乔艳雄回答了液压工作风险及安全处理的应对措施,这也是为了保证井下工作安全,特意对队员安排的提问环节。听到乔艳雄熟练回答,石强满意地点了点头,嘱咐大家:“登高作业要系好保险绳,带电作业接线时一定要上好锁,挂好牌。规定的任务咱就得保质保量完成,不管干到几点钟。”

   “为了个人生命安全,为了家庭幸福团圆,为了煤矿稳定发展,我要时刻注意安全,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矿工纪律……”班前会最后传出了全体人员庄严而响亮的宣誓声。矿工们准备下井了,记者获准随行,近距离、“深层次”地感受这有着“天下第一矿”之誉的补连塔煤矿。

   穿上橘色的矿服,佩戴了矿灯、手套和能够让调度室及时了解行踪的定位仪,再穿上长筒靴,脖子缠上白毛巾……这套行头让人体会到现代矿工装备专业化的程度,也吃了颗安全“定心丸”。装束罢,记者一行乘一辆面包车,向距地面200米以下、编号为“22304”的采煤工作面进发。补连塔矿所在的神木东胜煤田是少有的煤层厚、埋藏浅的优质煤田,因采用了无轨胶轮运输技术,车辆可直接开到地下巷道,所有的井下辅助运输也用车辆进行,这些因素无疑为煤矿自动化程度高、产量高提供了条件。

   在地下巷道按指示灯拐了几道弯,就到了七八公里外的采煤工作面。所谓工作面,矿灯照射下看到的是堵满了液压支架、采煤机以及皮带传输设备的采煤巷道,采煤机正轰鸣地采着煤。陪我们下井的原综采一队队长、现矿调度中心主任谷树伟扯着嗓门介绍,作业面长286.2米,采高达7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采煤工作面。记者看到,伴随着“哐当哐当”机器声,两个直径为3米5的滚筒,一前一后同时切割煤层,走一趟算“一刀”,能切下2500多吨原煤,不到“两刀”的煤就能装满有60节车厢的运煤专列!

   “这里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既有进口的设备像德国的艾克夫采煤机,也有国产的设备像郑州煤机厂生产的液压支架。”主任工程师陆浩几乎是喊着和我们交流,“类似的国产先进设备都是神东煤炭集团率先使用。对引进的外国设备,我们也有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像对德国采煤机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效率,外方技术人员直竖大拇指。前不久,我们把‘采煤机铰接处护罩’申报了专利。这样,外方以后要改进机器,还得向咱们中国工程师付费。”

   操作这些庞大而精密的现代化设备,肯定需要知识型矿工,听说队里有几位被称为劳务工的农民工,他们能做些什么工作?正说着,维修班的劳务工冯奇晃着头上的矿灯,用“灯语”跟我们打起了招呼。这位23岁的小伙子来自陕西榆林,中专一毕业就来到矿上,如今已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了,去年还被评为矿上的先进工作者。冯奇今天的任务,是负责检修和校正支架。这种一台自重67吨液压支架,工作面就摆放了147台,自重近万吨,它们组成的钢铁长阵掩护了采煤机安全地向前推进,自身当然也要及时跟进。冯奇说,“每个支架都有控制器,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调整,通过电脑控制,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不过支架要根据煤层厚度上下调节,所以还是要操作者密切观察煤层的实际厚度,不断调整支架高度。”冯奇在工作面上走一个来回得4个小时,他说着摘下口罩,记者发现机器散发的热量让他渗出了汗珠,脸上和工作服上沾满了煤灰,看来管理自动化设备照样不轻松。

   谷树伟主任接着介绍,“井下设备更先进了,产量更高了,但操控机器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必须与时俱进,常学常新。”老队长说起员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蔚然成风的景象满心欢喜,他说,队里精一门、会两门的混合型人才越来越多,能够干3个工种以上的人达到半数,全队绝对熟练工占80%以上。正是依赖较高的综合素质,综采队的全员工效达到每工160吨,是世界上采煤最发达国家的2.5倍!

   其实,从谷树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代矿工和煤矿共同成长的过程。从2003年至今,谷树伟从检修工、技术员,一直干到主任工程师、队长。接手世界第一个7米大采高工作面时,为了如期高效地完成任务,曾在冰冷的煤水中干过两天三夜……有队员笑谈,谷树伟最擅长的是“捡漏”,10年间,他背出井底废料数千件,价值100多万元。补连塔煤矿的煤炭产量从2003年的首次突破1000万吨,到去年生产原煤2620万吨。而他创新实施的“割底甩构造”回采工艺,不仅减小了大构造和冲刷体对设备的冲击,而且加快了采煤进度。

   综采一队4个班的班长也都是好样的,全部是矿里的优秀党员。采煤出身的检修班班长于勇有股韧劲,在一次22304工作面调向期间,面对3台支架同时深陷在泥窝里,二话不说跳进去清理,其他员工也都跟着跳了进去,大家一干就是9个半小时,足足垫了7层木头才把支架搬出来。每遇到井下大型作业时,特别是把那万多吨设备搬家换工作面等需要集体配合的任务时,补连塔煤矿的队员都要成立党员突击队,积极承担和完成作业中的急、难、险任务。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时,队领导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冲在最前面,及时处理问题。

   有了好的“带头人”,补连塔煤矿队伍的战斗力得到充分体现。2011年3月底,煤矿井下出现罕见的软基地质,7米大采高设备陷在泥里推不动,然而,给煤制油供煤的任务不能停,综采一队经受住了建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队员工自觉取消休假,有的还因连续超体能工作累倒在生产一线。煤矿战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在新一代矿工身上熠熠生辉。

   在井下不知不觉过去3个小时,“热闹”的工作现场让我们身上出汗口鼻吃灰,深感尽管有了现代化装备,井下毕竟还是艰苦的一线,年轻一代都能坚持下去吗?当我们提出这一问题,被评为全国百佳矿工、当日下午就要启程前往全国各地的矿业大学演讲的谷树伟说,这正是他出去要讲的问题,总的看井下队伍是稳定的,新来的大学生都要到井下锻炼,从基层干起,但思想工作也不能松懈。“不管正式工还是劳务工,大家都是在一起干活儿的弟兄,就应该劲往一处使,有事互相帮。我去演讲就是要为大学生现身说法:既然选择了煤矿,不管多困难,不管面临多大的挑战,就要去干,就要干好。”

   言传身教才能见效。大学生采煤机司机刘欣文工作快3年了,刚参加工作时对生产一线不适应,思想波动较大,有段时间也曾想过放弃。“最后决定留在煤矿,是有原因的。”小刘说,“当时队长看出了我的困惑,主动找我交谈,还和我分享了他从普通员工到一队之长的成长历程,坚定了我坚守的信念。”

   正是依靠这些可爱可敬的矿工和其他职工,补连塔煤矿扮演着中国煤矿领跑者的角色。2006年,原煤、商品煤双双达到2000万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一井两面年产2000万吨的井工煤矿”;2010年初,首个7米大采高工作面建成投产,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连续12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这些纪录,让补连塔煤矿稳居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煤矿地位。

   汽车缓缓驶离工作面,可记者的思绪还留在漫漫煤海。“补连塔”蒙古语意为“温暖之地”,正是这些敢于超越、乐于奉献的矿工兄弟,让补连塔的温暖名副其实,并源源奔涌向地面更多人群。

   升井一瞬间,暖阳下的我们备感幸福和自豪!

   从现代化煤矿看工业强国

   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矿井、最现代化的装备、最高的采煤效率……一连串的“最”字吸引我们走进陕蒙交界的神东补连塔煤矿井下。感动我们的是最优秀的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行动,而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程度也引发和强化了我们对工业强国的认识和思考。

   补连塔乃至整个神东矿区现代化程度,固然得益于优良的矿藏禀赋条件,更得益于当年“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设计。对中国这样一个煤炭长期占一次能源70%以上的大国来说,没有现代化的矿井矿区,对煤炭这么个大产业就缺少了前进的标杆甚至动力,过去大同、开滦等煤矿曾长期发挥着引领作用,现在的神东矿区则在现代化矿区建设方面竖起一个新的标杆,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神东矿区引进了不少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采煤设备,也创造了世界最高的采煤效率,不过,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想“买”个现代化,而是立足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就是在洋设备上也出了创新的成果。至于促进国产煤炭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他们也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和高校、科研单位及生产厂家一道研发项目,大胆使用国产设备并帮助改进提高,我们就不止一次听到他们对所使用的国产液压支架的良好评价。神东现代化矿区建设和生产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就有40多项,创造中国企业纪录近百项,在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所有这些说明他们出产的不仅仅是国家需要的煤炭,还有同样重要的技术、装备乃至职业精神。

   中央提出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需要工业各部门及企业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实现,从我做起,从所在行业、企业做起。如果每个工业行业和排头兵企业都把自己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效率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矢志创新,攻坚克难,就不愁我们工业强国的目标不会早日实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