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贵州平均补贴标准1.5分/千瓦时解煤电死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平均补贴标准1.5分/千瓦时

  贵州“煤电利益一体化”解煤电死结

  □记者 王新明 贵阳报道 

  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省,去年以来频频出现“燃煤之急”,在指令性计划、约谈等多种手段仍难见效的情况下,贵州尝试推动电煤市场化,建立、实施电煤新机制,通过实施“煤电利益一体化”,平衡煤电关系。

  针对电价上调给下游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贵州还构建“煤炭-电力-用电企业”整个产业链利益联结关系,既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又有效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摆不平的煤与电挥不去的“电荒”忧

  贵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产煤省区,也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全省煤炭探明储量549亿吨,比江南12省(区、市)总量还多100亿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多重因素制约,电煤保障一直较为艰难,尤其是自2011年入夏以来遭受严重旱灾,水电基本丧失发电和调峰能力,电煤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贵州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说,与其他一些产煤大省一样,贵州一度陷入了“产煤地没煤烧”的怪圈,导致能源要素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煤与电”的矛盾,在遇到极端天气或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往往以拉闸限电的形式集中暴露出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南区域内煤炭供求不平衡是导致电煤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广西、重庆、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属于贫煤省份,从北方购煤运距较远且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对贵州煤炭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是,受地质构造复杂、证照办理缓慢等因素影响,贵州大煤矿建设滞后,“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煤矿基本都未达产,而小煤矿受产业政策和安全条件的限制,产能也在逐步萎缩。贵州增长缓慢的煤炭产量难以满足西南区域内的能源需求。

  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李保芳说,“计划电、市场煤”矛盾突出,是电煤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电煤逐步与市场接轨,价格持续攀升,而下游电价一时难以启动联动机制,导致火电企业普遍亏损,电力供应持续吃紧。与此同时,贵州电煤价与市场价、省内价与省外价相差悬殊,煤企要保电煤任务就要减收甚至亏损,资源价格与市场严重背离。

  受此影响,“西电东送”的可持续性也面临挑战。王江平说,贵州电力装机总体不足,客观上面临着东西部地区争电、输配电投资放空的风险,电力平衡顾此失彼。同时,发电成本大幅上升,“西电东送”价格倒挂局面使其失去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实施新机制煤电“死结”渐开

  在电煤供应新机制建立、实施之前,贵州主要依靠行政干预手段保障电煤供应,遭遇到煤炭企业“软抵制”,加上电厂“等靠要”思想严重,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单一的行政手段还蕴藏着利益“寻租”风险。贵州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协调处处长宛会东说,煤炭企业供应省内电煤越多,利益损失越大,因此能不供应就不供应,能少供应就少供应,甚至出现“冲关”、“逃关”的不良事件。

  “新机制就是构建‘煤电利益一体化’模式,尝试理顺煤电关系。”王江平说,新机制调整既有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和使用重点,从流通环节改为从生产环节对所有煤炭征收一定的调节基金。同时,将煤调基金大部分用于电厂电煤采购补贴。另外,还从工商业用户中收取少量的临时电煤补贴资金,与调节基金合并使用,用于电煤采购补贴,提高电厂购煤能力。

  王江平介绍,电煤新机制着力缩小省内外电厂购煤能力,并以货币化的形式实现电煤任务均等化,推动电煤供应市场化,提高电煤质量和发电机组效率。根据省内实际,建立电煤采购补贴数学模型,模型根据机组类型确定火电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标煤单耗,以每个电厂的坑口煤价、运输费用、上网电价差作为变量参数测算补贴标准。目前,平均补贴标准约为1.5分/千瓦时,省内外电厂的购煤能力基本一致。

  宛会东说,新机制实施后,煤炭企业只要上缴煤调基金就可以自由选择流向、客户,电厂电煤热值也明显改善,机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目前,贵州电煤库存420万吨,且呈现逐日上升态势,明显好于去年。

  “西南煤都”贵州六盘水市,盘南、发耳等4大火电厂坐落于此,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1/3。记者在发耳电厂看到,四台机组全部投入使用,而去年这个时候,两台机组运行都十分艰难。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说,2011年电煤供应紧张时,很多部门工作人员都成了电厂的“采购员”,到处找煤、买煤,行政资源浪费严重,新机制实施后轻松多了,不再为电煤发愁。

  灵活运用新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电煤新机制的出发点是理顺煤电关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其针对性、灵活性和调控性开始显现。2011年底,国家上调贵州省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有效解决了火电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但由于销售电价上调幅度较大,下游部分行业承受困难。

  李保芳介绍,针对电价上调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贵州将新机制由单纯解决煤电关系调整为构建“煤炭-电力-用电企业”整个产业链利益联结关系。同时,继续坚持煤炭调基金征收政策,适度降低火电企业电煤采购补贴,安排部分煤调基金对受冲击较大的产业进行过渡性扶持。

  “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附加值高、贡献突出的企业予以扶持。同时,借助电价上调,发挥市场效应和价格杠杆作用,促使部分装备水平差、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退出市场。这样,既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又有效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李保芳说。

  根据规划,贵州将打造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宛会东说,短期而言,贵州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还将不断增强,新机制实施以来成效明显,但还没有完全实现电煤市场化。目前主要是省内电厂之间和省内地区之间自由流通,所以,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王江平认为,在国家现行体制下电力具有商品性和公益性两大属性,电力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往往被弱化进而导致需求侧反应的失灵。煤电联动“煤电经营一体化”模式仍然面临着外部矛盾内部化的问题,实现煤炭电力的“经营一体化”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宜从国家层面征收煤调基金,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电厂经营和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听证。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胡晓登建议,加速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确保能源长期稳定供应。同时,允许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发电、输电行业,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机制,打破电网一网独大的局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