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金调研变道:触角伸向拟上市公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1: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风筝飘得太久,就会忘记土地的气息。如今,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让管理者不得不开始收紧手中的线,让风筝接点地气。”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调研的悄然改变,沪上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实际上,记者在近期采访过程中发现,“更提前、更务实、更细致”,这些都已然成为公募基金调研悄然变道的典型性特征。

  新股发行之变

  郭树清履职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新股发行新政扑面而来,就在券商投行业感受到压力明显增大的同时,公募基金业却已经意识到新股发行改革之风吹来的“暖意”,将调研的触角悄然伸向那些预披露的拟上市公司。

  “别的公司我不知道,反正我们已经开始将调研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新股上了。”近日,上海一家大型合资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在媒体发布会上如此表示。而面对诸多记者的惊讶表情,该人士则显得非常坦然,“将调研提前是为了长期的投研布局。”

  而记者从沪上另外一家基金公司获悉,实际上,去年公募基金业掀起一波“退出打新”的浪潮之后,目前此前“说不”的公司都已经悉数再度进入这个曾经被抛弃的领域。这一切似乎都得归功于郭主席的新股发行新政。

  业内人士称,随着监管层对于新股发行的诸多政策逐渐起效,新股发行市盈率逐步走低,留给二级市场的空间逐步释放,在整体A股市场走弱的情况下,不参与将是一种损失。

  但是,并非每一家新股都能进入公募基金的“法眼”。“我们会在证监会挂出招股书申报稿之后,便进行一次筛选,然后挑出重点公司进行调研,当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即作出决定是否要买入,但是会建立一个数据库,为以后的投资作准备。”上述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IPO新政以来,新股的信息越来越多,诸多媒体的监督让这些拟上市公司的‘真实面目’逐渐显露出来,从中基金公司能够获取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而南方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新股发行改革以来,在对拟发行新股调研时,机构能获取的信息相比之前要超出许多,而且预留给二级市场的空间也比之前更具吸引力,公募基金将调研触角向前延伸是正确的选择。

  创新型企业成重点关注

  将新股纳入调研视野,无疑是将公募基金原有的调研步骤大幅度提前。据记者了解,公募调研变道的另外一个层面则是对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的更多倾斜,背后的原因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使然。

  “实际上,公募基金调研触角提前,加强对新股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层新股发行改革雷厉风行带来的机会,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更是目前披露的拟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创业板居多,而这些拟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创新型企业,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方向,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上述基金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提高对经济转型的关注度,把握其中的机会”,已经悄然成为基金业的一种共识。“尽管监管层一直宣称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但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大盘股的相对波动较小,依旧不能吸引多数公募基金的眼球,更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去调研。”沪上某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并非不被公募基金重视,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这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各方面基本信息较为公开,不需要太多的调研即可获知。而作为新生事物,那些被各个方面寄予厚望的创新型企业,机构只有经过深入的调研之后才能去芜存菁、去伪存真。

  据一位“新生代”公募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最近半年来所调研的上市公司全部是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该人士称,我们更多地关注创业板市场,是希望能发掘其中的优质公司,相比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它们可能具有更高的业绩增长可能。毕竟传统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增长速度都是直接看得到的。”

  不过,摆在公募基金调研团队面前的问题是,这些被他们倾注更多精力的创新型公司中,到底又有多少公司的投资价值能够符合公募基金调研团队的预期,似乎仍充满了问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