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快意走南北 天涯咫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4:39 来源: 经济日报

   6月10日下午2点,在北京当兵6年的孙伟从浙江老家乘坐G42次高铁回北京,原来一上火车就睡觉的他,这次被列车上播放的电影吸引住了。看看电影,用手机上会儿网、玩会儿游戏,6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1600多公里的路程,6个多小时就能跑完,这是孙伟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孙伟的老家在浙江省金华市,过去没有直达的列车,去北京得先到义乌,再换乘到北京的列车,需要20多个小时。后来有了杭州至北京的特快和动车,时间缩短到了10多个小时。去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后,孙伟现在6个多小时就能回北京了。

   高铁拉近了南北两地,也拉近了远行的游子和家乡的父母。路上时间短了,孙伟回家的次数多了,家里的老人高兴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铁的发展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努力。从无到有,再到世界铁路营运最高速度,仅仅6年时间,高速铁路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铁路是长距离运输的首选方式。为了尽快形成快速、便捷、大运力的铁路客运通道,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指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与高铁相比,飞机是速度更快但价格也更高的远距离交通方式。因此,10年前飞机还是富裕阶层才能运用的出行方式。而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日益提高,加上航线增多、航班增加、价格不断优惠,航空服务公众的功能日益凸显,坐飞机已成了百姓生活中的平常事,当年看似“奢侈”的东西,现在谁都可以轻松享受了。

   今年65岁的刘吉牛是山西省交城县白草庄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种了20亩地,养了5头牛,儿女都在外打工,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前不久,在北京打工的女儿说攒钱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想接父亲来住几天。刘吉牛回答,“要去我就坐飞机去!火车、汽车我都坐过了,就没坐过飞机。”

   女儿赶忙买了张从太原飞往北京的机票。刘吉牛顺利地坐上了6月17日的航班,“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农民都能坐上飞机,我也了却了一大心愿。”刘吉牛高兴地说,以后出去玩也要坐飞机去。

   10年间,公路作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条条公路、一座座大桥的开通,不仅连通了南北,带动了各地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月19日早上7点30分,章立辉收拾好行李,从浙江慈溪的家出发去上海看望病人。慈溪当地有个风俗,探望病人一定要在上午。早上9点45分,章立辉抵达上海,顺利地看望病人后,还宽宽松松地吃了顿午饭,下午就回到了家。

   “原来路远,要想上午去上海看病人就必须夜里出发,开车五六个小时才到,现在有了杭州湾跨海大桥,2个多小时就到了,真方便!”他说。

   杭州湾跨海大桥只是高速公路拉近城市间距离的一个缩影。10年来,我国出台了首个国家级高速公路网规划,一个覆盖城乡、连通南北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

   快捷是人们出行的第一需求,“世界越来越小,出行越来越快”,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对10年交通变化最真切的感受。

   交通更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与民生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科学布局、超前规划、加速建设,无论建设速度、数量、质量,都实现了跨越发展。

   今天,广阔的天空下、无垠的大地上,民航、高铁、高速公路编织而成的高速出行网络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着最先进、最高效的现代化出行方式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相关报道见六至七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