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未来可发挥的潜能还很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4:04 来源: 《国际融资》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in China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外需萎缩后巨大的国内产能没有出路,但由于中国“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特殊经济结构,使中国可以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释放出巨大内需,从而为中国经济继续提供强大的增长动力,而这是其他“金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

  中国经济眼下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点,2009年的投资高峰,到今年已进入产能释放高峰,使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同时有些产业部门已经进入全面亏损;在美国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压力下,外部需求持续紧缩。

  中国面临的风险

  内部产能过剩和外部需求紧缩双碰头的风险

  目前来看,极有可能发生内外需碰头的情况,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已非常严重,而全球经济的需求紧缩过程会持续。

  中国国内供给过剩加剧的情况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高增长率看出来。今年头两月与工业、消费和出口相比,唯一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其中最能反映产能增长的是装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率分别是45.4%和58.8%,而2011年全年是30.6%与39.2%,这说明工业产能在2011年就开始显著释放,进入到今年释放的速度更加快了。

  生产过剩的严重程度也能从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中反映出来,2011年前两月工业利润下降了5.2%,2011年前11个月是增长了24.4%,2011年前两个月是增长了34.3%。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工业企业利润就在显著下滑,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业利润下降的结果就是导致生产与投资活动的停滞,乃至爆发生产过剩危机。

  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

  另外,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在议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目前确实是一个关键时刻,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飞机在万米高空或者8000米高空可以巡航的话,现在中国人均GDP是5000美元,可以假设为5000米,5000米强行转型进入巡航轨道的话就有可能落下去。或者没落下去,但5000米的巡航成本太高,不可持续。所以,这个阶段爬升的速度是必要的,如果不保持8%以上的速度,没有办法爬升到8000米。在短期内爬不上去,对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就很大。如果经济减速,外部形势变化,特别是2012年全球政治年相重迭,它所带来的整体社会风险会很大。

  应对之策

  全球仍处于金融危机环境中,中国要用全球思维来判断所处的环境,发挥制造业大国优势,掌握战略主动权来主导世界格局,这样才有利于利用国际条件化解中国国内的各种难题。从国内来看,中国发展的潜能还很大,而并非没有化解危机的空间,关键是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释放能量的问题。

  发挥制造业大国优势主导世界格局

  从产业链结构角度看,处在全球产业分工体最上层是金融国家、中间是制造业国家,最底层是资源国家。中国显然是不可能变成资源超级大国,而距离金融超级大国还很远,金融超级大国的特征是资产回报率高,负债成本很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做了研究,在长达半世纪里面,美国在海外投资资产平均收益是9.2%,而负债收益率平均下来只有1%点多。

  中国目前主要的特征和能力还是体现在制造业大国,前面分析中说到,目前有金融国家和资源国家合谋的迹象,但实际上,现在中国也是有战略空间的。如果是制造业国家和资源国家形成某种程度战略合作,也能很好地制约金融国家,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制造业国家和金融国家比较默契,比如中国和美国或者和欧洲比较默契,也一样可以挤压资源性国家。在没有危机的时候要看到战略空间,有了危机就可以做战略决定。跟谁合作、在什么时机下合作是急切需要思考和谋划的。

  推进城市化进程进而释放出巨大内需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外需萎缩后巨大的国内产能没有出路,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特殊经济结构,使中国可以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而释放出巨大内需,从而为中国经济继续提供强大增长动力,而这是其他“金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

  近几年,随着地价和人工费用的上升,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丧失,次债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更出现了外资向本土和其他国家转移的迹象。然而,在中国经济中实际上有两大块效益潜力至今都没有充分释放,并且都是上万亿计的巨大收益。一是规模经济效益,钢铁、有色、乙烯等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都是被不合理的体制压制住了。如果把这个规模经济释放出来的话,估计至少有几万亿的效益。二是流通当中的效益。发达国家的流通费用一般都是占GDP比重7%~9%,企业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之所以流通成本这么低,是借助合理的空间结构与现代物流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的汽车总装厂与配件厂都是处在“一小时都市圈”内。而据中国采购物流学会2011年统计,中国物流占GDP比重是16.5%,高出发达国家8个百分点,这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是几万亿元。如果通过调整空间结构,在高铁时代借助高铁网络的建设,在中国建立更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就能把物流费用压得比目前发达国家的更低,从而释放出几万亿元的效益。而规模经济效益加空间经济效益,这两块可以使中国产生将近十万亿元效益,足以抵销掉地价与人工价格上升给中国竞争力造成的损失,使中国在国家经济竞争中继续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释放这两块效益都要靠城市化,因为规模经济要靠产业集群,而产业向何地集群才合理,首先是一个城市化的问题。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更首先是一个城市群的合理空间布局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问题已经不能用调控宏观需求的短期方法来解决,而是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和调整才能解决。(摄影 常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