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酒交所“挤泡沫”还是“助投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7:05 来源: 中国网

  通过建设交易平台,减少中间渠道,促使国内酒价透明化,本是缓解市场乱象的一种选择。然而,近年来国内各类酒类“交易所”“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白酒、黄酒、葡萄酒无不覆盖。

  市场人士认为,设立交易场所有助于现货集散,降低流通成本。然而作为传统饮品的酒类,过分强调投资品定位,甚至转化为“金融品”,其中的产品虚拟化等风险不言而喻。

  全国已开业酒类交易场所达10余家

  2011年,我国生产约1025万千升白酒、4898万千升啤酒,消费超过19亿瓶葡萄酒,是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和消费市场、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

  庞大的需求背景下,酒类进出口商、品牌厂商、供应链企业纷纷试水交易场所。2011年前后,就有天津、四川等地近10家交易场所上线。今年5月,国内第二家白酒交易所在贵州获批成立。ST中葡也发布公告,宣布入股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开业酒类交易场所达10余家,待开业的仍能排出一长串“时间表”。如东北首个酒类交易中心将落户辽宁省铁岭市。

  不少交易场所堪称“志向远大”:旨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葡萄酒交易中心的就有数家。

  “炒酒”可能形成高端高价氛围

  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明确,应高度重视各类交易场所违法交易活动蕴藏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酒类集散中心建设有利于平衡供需,但及时规范运作非常必要。国内白酒专家铁犁指出,国际上“一个市场”是普遍情况。“经历淘汰后,国内最终会形成几家受公认的交易中心。”

  上海卡斯特酒业董事长李道之也表示,酒类交易场所在国内发展依然是初期,未来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进一步促进规范化,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除了需重视投资效率,交易场所更应警惕风险。随着酒市大起大落,不少“纸白酒”“纸红酒”已与现货报价背离,交割价高于厂家指导价或零售均价——一些酒交所显然未实现优化渠道的初衷。

  前瞻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刘吉伟认为,中间商本应发挥价格沟通作用,促进资源配置以稳定价格,但一些交易场所的注册资本来源、产品虚拟化及第三方监管仍受到市场质疑,也带来监管上的困难。

  比如,“像炒股一样炒酒”可能形成高端高价氛围,助推价格波动。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一些交易所追逐的白酒年份酒概念成分较重。“投资者一旦遭遇放量生产或勾兑产品,缺乏权威的鉴定机制保护其权益。”

  交易平台不能只借竞价收取手续费

  庞大的消费总量,“媲美”房价的涨幅……酒类交易从来不乏资本的身影。业内人士认为,现货中心能够优化渠道,但“像炒股一样炒酒”缺乏保障,市场有序发展是国内酒类投资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铁犁认为,交易场所建设需要形成规模。厂商可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收入,消费者也能购买到更低廉的酒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酒类主销区和主产区相对有建立集散地的优势。

  也有专家表示,交易平台不能只着眼于借竞价收取手续费,还应建立配套的仓储物流及检测平台。齐晓斋认为,交易场所能够满足流通、投资和冲抵风险等需求,但金融化产品不应完全沦为投机,否则建立酒交所将脱离消费意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