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万科推行住宅工业化标准化:用生产线建房子更绿色环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8:39 来源: 南方日报
万科推行住宅工业化标准化:用生产线建房子更绿色环保

  万科施工现场,一幅已定型的巨大墙身正被送到建筑物顶层。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蒋劲劲

  通讯员 李星

  在南沙万科府前一号的施工工地上,一个巨大的机械手在缓缓升起,上面并不是普通建筑工地上常见的长长钢筋,而是一幅早已定型,而且结构完整的巨大墙身。当这幅墙身被缓缓地送到建筑物顶层时,上面的机器和工人早已准备妥当。落位、加固、焊接,一套住宅的外墙在他们熟练的操作上快速落成。然后,第二幅墙身又已送至……

  当其他企业仍然停留在使用传统住宅建造方式的时候,万科已经率先转型,以全新的姿态走上了住宅工业化建设的道路。

  而事实上,万科所推行的工业化生产更广泛地说,所能带来的改变也绝不只限于住宅建造方面,而将涉及房地产行业以及周边的整个产业群,甚至是整个社会。

  当有一天,你看着建筑工人都衣着光鲜地从厂房中走出来的时候,请不要惊讶他们就是你曾经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的,拖着满脚水泥,顶着烈日在倒灌钢筋混凝土的“农民工”。

  ?第一现场

  住宅“工业化”成为现实

  “工业化”这个词在其他行业可能并不陌生,但从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口中说出就会透露出一种新鲜的味道。

  “其实很早的时候,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就已经提出了这种前瞻性的构想。”广州万科总经理唐激杨在说及这个话题时脸上总带着一种自豪感。尽管这个构想在当时来看还是比较简单,只是一种战略性的提法。但随后万科的一系列举动就证明,这并不只是空谈。

  1999年12月,“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成立后,“万科客户体验中心”、“万科住宅产业化企业联盟”等机构也相应诞生。而更为关键的则是随后万科在东莞的建筑研究基地的落成。这个基地之所以深受重视,原因就是在这里万科开始迈出绿色住宅的建筑模式。

  “这个基地(东莞建筑研究基地)当时是建设部挂牌的。在2005年以后万科工业化生产模式就进入了试验时间,现在已是在大力推广阶段。”唐激杨向记者介绍,这种工业化生产就包括住宅预制装配式建造。至2011年,万科涉及这种预制式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全国就有13个城市共56个项目,实施建筑面积406.41万平方米。

  “工业化”建房更绿色更环保

  对于住宅,传统的建造方式早已根深蒂固,如果要采用一种新的建造手段来代替它,其困难可想而知。但对于“工业化”的尝试和推广,万科却一直在坚持。“为什么要这么做?”唐激杨给出的解释很简单——节能减排。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唐激杨称,国务院在2011年8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作为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中之重。“在社会总能耗中,近五成是属于建筑能耗,建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占总排放量的40%。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筑行业必须有所作为。”

  据唐激杨透露,住宅工业化是目前建筑行业最绿色低能耗的生产方式。不但可以减少建造阶段能耗,减少垃圾、粉尘排放。而且也能大量地节约施工过程的材料损耗。

  在广州府前一号的工地上,你就可以发现施工工地非常干净。用平板车将工厂里已经生产好的建筑结构运到工地现场,然后按照图纸在现场完成吊装。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这些结构的水泥混凝土不需要在施工现场浇灌,所以不但保持现场的干净,而且大幅减少对水泥的浪费。数据显示,采用住宅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节约水泥12%,模板消耗降低27.5%,节省脚手架钢材85%。

  成本节约下品质有提升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在建筑过程中,人工的成本是最头痛的问题。唐激杨告诉记者,在日本、欧美等国,如果住宅建筑中人工成本占到50%以上,就一定要采取装配式的建造方式。而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每年劳动力的缺口都在10%以上,预计这种趋势在这几年都会持续,甚至还会提高。但如果采用工业化这种建设模式,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我们在府前一号的建筑过程中,比传统模式至少减少20%-30%的劳动力。”

  人工成本的降低会否导致质量下降?对于这个问题唐激杨的答案信心满满:“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质量不但不会下降而且还可以提高。”

  他告诉记者,在传统生产模式上最困难的就是要做到标准化管理,难免在质量上会有偏差。而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通过预建制装配式来进行住宅建造,大部分的部件靠模具,靠生产线生产,从而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从厘米级提高到了毫米级,实现成本节约和产品品质提升的共赢局面。

  ?基因解码

  生产标准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与广州万科总经理唐激杨对话时,他一直在强调一个词——“标准化”。唐激杨称,无论是现在万科正在大力推广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还是其他新的建筑技术,都是在追求住宅生产的标准化。甚至在他们看来,标准化将是未来住宅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下半场’,大多数客户是为了刚需,为了自住而购房,而并不是为了投资。如何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住宅才是关键。”唐激杨称,在这种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要更关注实用性。

  而住宅生产的标准化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更贴近于主流住宅产品的生产需求。“但是标准化也并不是千篇一律。设计师仍然需要对户型不断优化,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空间使用效率。”据了解,在标准化生产中,甚至可以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时,通过注入硅胶来改变模具形状,从而生产出形态各异的预制构件。“这种技术生产出的构件在外立面上所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是人工所不能及的。”

  目前万科每年在广州新开工面积平均在50万平方米至70万平方米左右。除了一些特定的环节外,其他的80%-90%的东西都会采用定型模板体系加上装配式的方式进行生产。“未来五年之内万科在广州大概会有300万平方米左右的新开工面积会使用到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建筑创新手段。”

  除了在集团内部推动住宅标准化生产,在行业内万科也是不遗余力推动这种创新性生产方式。唐激杨透露,现在万科正与住建部、国家建筑研究中心等部门合作,把通过实践得到的包括装配式住宅和定型模板体系在内的这些“工业化”技术、规范进行推广。

  这种推广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动一个新建筑产业群的诞生。目前与万科工业化生产进行合作的珠三角构件厂就有10家之多。但相较国内庞大的住宅开发量,10家构件厂还是远远不够。

  “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在希望同行更多参与的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从行业的高度进行资源整合,培育住宅工业化产业链。”唐激杨建议,为了推动住宅工业化,目前从事住宅工业化研究机构和应用型企业应该被政府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应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支持及相关财税优惠政策。

  ?产业延伸

  改变行业,更能改变社会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秘书长王韶就在采访过程中就告诉记者,在探索住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万科建造模式的转型给建筑行业带来了重要变化,那就是建筑工人“产业化”,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农民工”转变成了“产业工人”。

  在万科广州新项目府前一号的工地上,有两幢楼就是以“工业化装配式”的生产模式建造起来的。在那个工地上,你很难发现有大量建筑工人顶着烈日在进行水泥倒浆。而所有的住宅“部件”,例如墙身等都是在构件工厂中生产。也就是说,以往在工地中进行作业的工人,现在都转变成了构件工厂的产业工人。

  从“农民工”到“建筑产业工人”的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而带动和促进社会结构的转变。

  王韶认为,广东省房协对万科大力推行住宅工业化是非常支持和看好的。因为这种住宅建造方式改变,除了给企业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外,带来的就是生产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如果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在房地产行业能够大规模地推行,形成规模效应,那么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社会转型上都有极大的好处。”

  现在在建筑行业聚集了大量的农民工,而这一个行业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对于他们的管理比较松散,在社会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如果将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他们就可以相对固定地安家在某一个城市,进行固定的产业生产。对于他们而言也能享受到社保、养老等方面的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