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医改惠及13亿人 基层医疗机构破除以药补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9:31 来源: 中国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三年医改惠及13亿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25日从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获悉,由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务院。《报告》指出,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创举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报告》称,医改在三年时间里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新一轮医改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和国际好的做法,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三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2009至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提高到240元)。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都提高到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新医改启动以来,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方向比较明确,也说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
《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改革,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禄生指出,三年来,中央下了很大决心,让无论工人、农民、职工95%以上的人群都有了医疗保险,而且一些疾病的报销比例还有所提高。他认为,尽管医保的水平还不算太高,但这是最大的进步,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
亮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以药补医”
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的一大制度创新,正是基本药物制度撬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成为强基层的治本之举。
2009年8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遴选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用药习惯,平均增加210种,基本满足了群众在基层用药需求。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施招标采购和取消药品加成,基本药物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降幅30%左右。为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实施了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电子监管,对所有中标企业进行动态监控。
《报告》指出,国家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面实施。2011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了五大运行新机制,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
一是建立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家政府办卫生院。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三是建立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机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四是建立起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新推出的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六方面创新举措,推动了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供应配送模式、政府监管模式的深刻变革。五是建立起长效性的补偿机制。
据10个省的调查数据,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平均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了旧的‘以药补医’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是三年医改最大的亮点。”李玲说,收入有保障,不再靠卖药,回归本位,价值得以体现是基层医务人员的最大感受。同时,基层筹资机制有了很大转变,由以药补医转向以政府筹资为主是重大突破。
“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在过去几十年是不现实的事情。”王禄生指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依靠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两个渠道,经常性收支差额部分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足额补助,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