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施压外资风机巨头败走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王佑 金慧瑜
中国风机市场的竞争惨烈以及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正对进入国内的海外大型风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日前,全球第一大风机生产商维斯塔斯在中国运营了4年的呼和浩特项目被迫终止,更有多家外资企业酝酿转手在华项目。
维斯塔斯停运呼和浩特厂
维斯塔斯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海外风机企业,2009年时,其呼和浩特工厂开业,使公司设在南北三地(徐州、天津、内蒙古)的五家工厂布局得以完成。此次,随着呼和浩特工厂停止运营,两大产品——V52-850千瓦和V60-850千瓦风机全线停产。这一动作让300~350名员工将离职或调岗,占维斯塔斯中国员工的10%左右。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书面采访时说道:“面对新的市场和技术需求,维斯塔斯自身的业务优化及调整也势在必行。”
有知情人士表示,这两类千瓦级的小风机都不适用于中国市场了,因为现在国内遍布着兆瓦级的大风机。
“维斯塔斯最初希望在中国山地推广千瓦级产品,但有些地区的交通设施顺畅后(因大型风机需要比较好的公路和铁路运输),大风机也可用;其次,早在2005、2006年风电市场启动之时,维斯塔斯判断可在华卖出那些已被欧洲淘汰的小风机。但事实上,很多中国公司通过技术许可合作的方式,很快掌握了海外先进的大风机技术,导致维斯塔斯的小风机战略在中国很快没了市场,最终不得不选择停运。”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说,就在前天,维斯塔斯还在宣传小风机适合中国的低风速区域,但事实上,低风速跟风机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联,“把高风速的风机叶片做得长一点,就可以适应低风速地区了。”
不过,维斯塔斯并不承认所做的“小风机”战略存在失误。“我们在中国的V52和V60装机达到1800多台,超过维斯塔斯在中国装机总台数的一半。”唐玛勒告诉本报。不过,2009年至今,维斯塔斯在中国对外宣布的V52-850千瓦和V60-850千瓦等两类风机约300多台。即便是按维斯塔斯公布的数字,目前该企业在中国的风机装机量也只有近4G瓦。这较之2011年年底时金风科技(002202.SZ)和华锐风电(601558.SH)的累计装机量12G瓦、10G瓦都要少得多。
多家海外企业在华市场萎缩
记者从维斯塔斯2011年年报中看到,其2011年的中国装机量是501兆瓦,同比下降了42%。除了维斯塔斯,印度苏司兰、德国Repower等多家海外风机公司在华市场也在萎缩。
就在昨天,有消息称,苏司兰将其在中国的风机制造子公司——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转让给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转让费约6000万美元。而Repower也有意出售其在内蒙古某企业的部分股份,停止在中国生产风机。不过,上述消息均未得到两家企业的确认。
“价格难以大幅下降、无法快速制造出中国机型,让很多国外公司很受伤。”联合动力一位高层向记者介绍,现在国内主流的风机报价从2006年的4612元/瓦,下滑到了近期的3700元~3800元/瓦,而维斯塔斯等海外公司的报价则高达5000元/瓦。“你很少能看到大型海外企业去参与国内风电场竞标的,因为风机竞标往往就是拼价格。外企都是直接和风电场投资商来谈合同的。”该人士称。
事实上,部分海外公司不愿降价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有一套全球定价策略,其风机在华定价要考虑品牌、利润、供应商运输成本等等,而且不是中国区能直接决定的。
而内资企业在定价时,会考虑综合利润。如某家企业会在A订单上亏损,从B订单上赚回。一些公司也已愿意从最初的30%高利润,变为只有5%~10%的毛利。但这些内资公司的定价方式往往在外企的管理层面不易达成共识。唐玛勒在回应此问题时则称:“我们不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另一家风机公司内部管理层则透露,部分海外公司的风机叶片以往都是70米左右,齿轮箱的功率也小,而对中国市场而言,使用80米的叶片、大齿轮箱可能更合适。
就在数年前,虽然海外公司卖出了一些70米左右叶片的风机,而中国企业开发新品的速度令人咋舌,等到海外公司打算重新投资再去调整叶片、齿轮箱及发动机设计、技术方案时,市场已不可同日而语。
上述众多原因导致海外大型风机公司在华市场份额从三四年前的一统天下,直接坐上了过山车。
目前,国内风机行业累计装机量最大的是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明阳风电(MY.NYSE)等,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GE、西门子、苏司兰等都难以进入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