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企泰达建设:深耕天津楼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11:04 来源: PRNEWS.cn中国商业电讯

  “立足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大发展,在本土做大做强企业,同时理智、积极的放眼全国,这是我们的目标。”近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建设)董事长许立凡在接受《天津地产》独家专访时表示。今年是泰达建设成立的25周年,也是许立凡进入“泰达系”的第20年。“规模化以后必然要演练分散风,而放眼全国市场是泰达建设必然的选择。而进一步深耕天津市场,尤其滨海市场,是我们发展的根本。”许立凡说。

  深耕天津

  对于泰达建设起家的“大本营”——天津市场,许立凡表示,很难形容天津房地产市场带给人的那种惊喜,“就好像相熟的邻家小妹,忽然之间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长成了风姿绰约的二八佳人。”在许立凡看来,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天津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机会仍然很多,“毫无疑问的是泰达建设发展的基础。”

  对于泰达建设在天津市场的地位,许立凡自信的认为,绝对是一线公司,数一数二。而事实也是如此。截至2008年,公司总资产已逾150亿元。目前,泰达建设已经形成了天津、北京、苏州等城市的战略布局,拥有十几家控股、参股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天津津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泰达建设组建。

  泰达建设成立于1984年,和泰达集团同属于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二级市场开发。1995年正式改组为集团公司,1999年实施资产重组,成为开发区第一家国有独资授权经营公司,2002年成为泰达控股公司旗下的房地产开发支柱企业。重组后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开发面积大幅增加,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至今已经完成各类开发面积超过3000万平米,从2001年至今连续多年被天津市建委评定为“天津市房地产二十强企业”之首。

  据记者了解,目前泰达建设在全国的在售、在建的项目有大概接近100万平米,今年预计销售差不多40亿元,公司全部的土地储备达到800万平米,且有多个项目在洽谈中。

  “泰达建设的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源于滨海,我们还会深入的拓展本土市场,目前还在需找一些开发机会,为后续的发展找寻动力。”许立凡告诉记者,本土市场是泰达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对于公司目前要面临的困难,许立凡表示:“我们的融资能力的多样化和资源获取的能力上还有不小的欠缺,我们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判断上还缺少一个系统研究的模式,我们可能更多停留在一些对数据的简单判断上,或者是说随机判断上,而不是常态化的、系统化的研究和判断。这些都将是我们将着力进行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放眼全国

  虽然在天津市场如鱼得水,但泰达建设早在2005年就确定了全国扩张的战略,目前泰达建设已经在苏州、北京开始拓展项目。许立凡将目前的公司的发展情况定位为放眼全国的“初级阶段”。

  当企业做大了,当本土市场已经难以支撑成规模企业的持续发展时,这就成了所有大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企业做大了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区域内成为大型开发商以后,都会面临方向的瓶颈,企业的发展往何出去是泰达建设经过25年发展以后目前所面临的命题。”许立凡说,“作为本区域的大型开发商,可能给你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是形成区域垄断,要么是全国化。但区域垄断在超大型城市很难实现,比如天津,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资本去实现区域内的垄断,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泰达建设要发展就必须要把眼光放在全国版图。”

  “另外一方面从自身的发展考虑,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本身具有不均衡性,在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波动的时间差,带来的是地产企业发展的时间差,所以把投资过分的集中在一个区域是有风险的。规模化以后必然要演练分散风险。不同区域有机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均衡中也有机会,我们对别的行业不懂,不可能去做产业的转型。所以,放眼全国市场几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许立凡进一步解释。

  北京市场可以算是泰达建设全国化的第一个实质性进入的城市。作为全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泰达建设先后在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泰达时代中心项目先后投入近20亿元。从去年的销售情况看,打入北京的第一步已经站稳。

  许立凡介绍,公司并没有指望在泰达时代中心能够大赚一笔,而是希望把它作为在北京扩张的桥头堡,通过在该项目的运作成熟团队,扩大在京规模。在未来的3年,泰达建设希望能够拿下2到3个项目,跻身北京优秀开发企业行列。

  在全国化道路上,泰达建设于2006年年初,通过收购拿下了苏州太湖边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占地534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目前寻找新项目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还在物色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的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对于天津之外的城市,许立凡表示,“我们看重有发展的城市和成熟的区域。”他进一步解释,成熟区域还是在北京、深圳、上海周边。另外一些可能作为一些区域中心的的城市,未来会有很大发展的。比如沈阳、西安具备了未来成为高增长型城市的特点,因为它属于区域中心,有相应的工业基础和城市高端人才的储备。只是现在这些城市目前的问题可能更多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壮大以后,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城市运营成本的升高,并带来城市经济版图上的经济地位的提升。这必然会带来投资向工业化、商业、商贸、地产产业上的转移。

  “为什么我看好这些城市,这些城市它是有辐射性的。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热点地区还是要回归历史传统,我们几千年的区域中心仍然会是区域中心,成都、沈阳、西安这都是几千年论证过的,在沈阳立足,能就有质量的去辐射辽东半岛;在西安立足,就能把西北控制住。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还是要遵循规律。”许立凡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