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明日绽放香更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5:59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连 俊

   在香港采访期间,两件事情被不同的采访对象反复提及:一件是去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单独成章,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另一件,则是去年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期间宣布的中央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的“惠港36条”政策措施。对国家政策的这份密切关注,不仅反映出广大香港同胞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更反映出港人对国家和香港前景的坚定信心。

   在与内地不断加强融合的同时,香港自身也在不断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适应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不仅需要巩固,更需要提升”,在采访特区政府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时,他饶有兴致地跟记者谈起了香港的定位问题。在他看来,香港相关行业国际中心地位的提升不能只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的附加值,“比如同样是国际航运中心,伦敦的做法跟我们就不一样。人家做什么呢?船舶的买卖、租赁、登记,船舶管理服务,融资。还有所有这些活动所需要的法律服务,包括法律文件的起草,包括出问题之后诉讼、仲裁、调解”。梁正英表示,香港在这方面的转型升级具有优势,这种转型的成功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香港经济发展也将因之而受益。

   近年来,由于内地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许多香港企业在内地发展也遇到问题。

   在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看来,应对的方式有两条,“一个是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设计和品牌,一个是加强与内地经销商合作,发展内销业务”。梁海国表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逐渐从以往以欧美市场为主向亚洲市场转移,中国市场是其中的重点。这是企业转型升级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随着内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许多香港企业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全新定位。香港贸发局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香港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发展新产品作为未来3年的主要发展目标;还有45%的企业将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作为未来3年的主要发展目标。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表示,港商在内地,特别是广东省有大量投资,从事不同种类业务,不少是制造业,尤其是加工贸易。在国家继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致力于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同样面临着发展品牌、提升技术和发展内销业务的问题。“《2011-12年施政报告》中建议,成立一项10亿元的专项基金,协助香港企业通过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和拓展内销来开拓内地市场”,苏锦梁向记者透露,“我们计划近期将这个专项基金推出。”

   在港交所市场发展科副主管兼内地业务发展部主管杨秋梅看来,成为中外客户“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桥梁,则是香港交易所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内地企业境外集资中心,这三大块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定位”,杨秋梅表示,香港要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金融衍生产品和商品期货方面的业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硬件的提升、环境的改善,为香港未来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月底的一天,在广深港高速铁路最南端的西九龙高铁车站建设工地上,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15年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后,从广州南站到西九龙旅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00分钟减少到48分钟。未来从香港到长沙只需4个小时左右,到武汉5个小时,到北京10个小时,到上海约8个小时。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距离将会进一步拉近。

   高铁的建设,只是目前香港基础建设的一小部分。“过去5年,我们推动了‘一桥五铁三主干道’建设,投资2700亿港元来对香港的连通能力进行改造”,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增长率估算,到2016年香港每天的陆路过境旅客将达到52万人次,到2031年达到110万人次。“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需要具备相应的连通能力来应对人流和货流的发展”,郑汝桦表示,“这些基建的投入,不仅是满足未来香港持续发展、加强与内地区域融合的需要,还可以创造超过5.6万个工作岗位,对就业也是很大的贡献。”

   土地的严格利用和保护,也给香港未来发展腾出了充裕的空间。“香港面积1100平方公里,比新加坡要大,但是我们已发展的地大概占土地面积的24%”,在香港发展局,林郑月娥局长给出的这个数字让记者颇感意外。林郑月娥告诉记者,由于香港山地很多,为了提升用地效率,多年来香港采取了高密度集中发展的方式。而这也给香港留下了约40%左右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香港地质公园的一块讲解牌前,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地质公园主任杨家明博士告诉记者,虽然香港的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但是却有超过500种的鸟类和超过2000种的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100多名农林督查每天在这里巡视,“给市民提供一个舒展身心的良好环境。”

   随着内地和香港之间合作的制度框架不断确立完善,两地的融合势必更加深入,经济发展也将在这种融合之中不断提升

   内地和香港经济合作与交流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刚刚当选香港总商会主席的周松岗,对香港今后的发展优势有着独到的认知。在他看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香港未来的发展“前途非常光明”。

   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内地的快速发展给香港未来提供的机会是全方位的,而香港也提供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些帮助,这也是香港“从另一个层面为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梁振英告诉记者,除了传统的金融旅游等支柱产业外,在医疗、法律、检测和认证、创意产业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香港有许多可与内地分享的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跃升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内地和香港的合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与以往偏重于引进资金和项目不同的是,如今内地省区市到香港招商,更多的是洽谈服务业交流合作、考察城市和社会管理、开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这也充分说明,在内地的发展中,香港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有进一步的扩展。

   中联办主任彭清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专门提到,今后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趋势,将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两地合作的领域和内涵进一步深化拓展,从经贸领域拓展到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法律、国际仲裁、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合作的重点是以金融等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二是区域合作更加紧密,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都会,将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分工合作,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优质生活圈,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三是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通过优势互补,以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揽项目等方式加强合作,提高两地企业的竞争力,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