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08:39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昨天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作了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谢旭人表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赤字65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在决算清理期间,一些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出同样增加。不过,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支出比2010年减少1亿多元,合计93.64亿元。6500亿的赤字水平是否合理?财政收支的变化意味着什么?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专家进行解析。

  贾康:大体上还是在原来的框架之内,减少的数量并不太大。但是一般来说,赤字减少认为是完成了预算的,那么收和支都增加,说明公共财政它在发挥功能方面力度有所提升,比较好的贯彻了预算支出安排里面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支持和民生有关的一些重大事项这样的政策要求,这个情况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在90多亿元中央单位三公经费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依然占有最大比重,不过相比2010年减少了两亿多。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出,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省级政府也要在两年内公开"三公经费"。

  贾康:比如说收和支都在增长,但是"三公"经费收缩就说明严格控制的要求得到了一定的贯彻。"三公"经费严格的讲,它的定位应该是政府运行系统的运行成本,不能说都不安排,但是要厉行节约,这几年一向是这么要求的。这个年度来看,也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逻辑上讲,不会永远这么缩小下去,把这个压缩的潜力进一步调动出来之后,到了一定的点以后就会相对稳定,也不排除再往后随着总体政府活动的需要也还会有一定增长。

  除了加强管理之外,还跟其他的一些配套改革的事项相关,也和整个的行政架构、行政的一些制度安排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进一步推进大部制的改革,不能够真正实施公车的改革,那么这个钱很快也就用光了,除了调动、加强管理可能发掘的进一步节约的潜力空间之外,要特别注意通过改革,来实施降低行政成本的这个空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