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宁夏泾源县冶家村:同样靠山吃山 今昔大不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16:00 来源: 中国网

  从一贫如洗到脱贫致富,从靠山吃山到旅游富山……宁夏泾源县冶家村的嬗变,无疑是西海固脱贫历程的一个缩影。

  六盘山下,泾河源头。有一个宁静的小山村躺在浓绿之中,它的名字叫冶家村。

  虽属于宁夏,全村300多户人却是陕西口音。他们祖上清末从陕西逃难避居山下。经历过兵荒马乱的人,似乎都有一点桃花源式的隐居心态。

  可惜,桃花源只是浮云。贫穷,始终如影子般追随着他们。冶家村所在的六盘山区,被列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六盘山下虽林草丰茂,却没有多少耕地。冶家村人为了活命,从定居开始就过着毁林垦田、伐木盖房、满山放牧的生活。

  村民兰生秀回忆,到了改革开放初,冶家村人称为“前山”的山,已经找不出一根可做椽子的树木。羊吃完草还得用蹄子刨草根才能吃饱。

  毁林开荒种植粮食,产量却不行。73岁的冶文忠说,上世纪60年代,村里引进了号称洋麦的洋品种,可亩产仍然只有100多斤。

  既然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冶家村人开始走出大山找活路。在冶家村,最早走出去的人,是进山挖一点中药材、砍一两根椽子,或挖那矮小的竹子,编个凉席到镇上卖。这只是小打小闹,沿袭的还是靠山吃山的老路。

  改革开放,百业兴旺。冶家村人走出山村,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冶文忠说,到了1995年,村里人外出打工成了潮流,几乎家家的男人都出远门打工。就是在那个时候,村里人的温饱才有了保证,房上都有了瓦。

  10多年后,那些曾经信守“大门不出”的妇女,也走出家门,掀起一股妇女就近务工潮。特别是2006年泾源县苗木产业蓬勃发展以来,一到种苗、锄草季节,妇女们便背上干粮,早出晚归打工。

  村民冶彩霞说,种苗木平均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手快的人一天能挣100多元。每年干几个月,既不耽搁照顾老小,还能多收入五六千元。

  传统的靠山吃山,破坏了生态,扎下了“穷根”,人类最终还不得不为自己的破坏“埋单”。那是2005年,一场山洪“报复”了冶家村人,30多户人家的房屋受灾。

  饱受大自然报复之苦的冶家村人决心改变靠山吃山的“吃法”。2006年,这些受灾户借着政府新盖的安置房,凭借紧邻风景迤逦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办起了农家乐。

  村民冶三成办起“巧媳妇”农家乐,6年后扩充规模盖起造价80多万元的两层楼,2011年他家的农家乐毛收入达40万元。目前冶家村的农家乐已达128户。

  赚到第一桶金,冶家村人开始了新的盘算。堪称全村首富的冶三成出外旅游一圈,发现培育苗木赚钱,培育大的苗木更赚钱。那些装扮城市的树木,能成为冶家村人的“摇钱树”。

  今年冶三成到邻村走家串户,反租倒包100余亩耕地,种上樟子松、油松和云杉。他说,再过三五年,这100亩地相当于100个农家乐。

  清凉夏日,冶家村后的山脚下,10岁的冶会东正在暮色中采摘野菜。那是他家农家乐需用的食材。这位懂事的孩子告诉记者,他家开办农家乐已有6年,他却不曾向父母主动要过零花钱。他知道家里攒点钱不容易。

  “走出大山,当一名科学家”,这是他的理想。在山里孩子的眼中,这才是真正的走出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