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四大变化折射高铁效应(特别关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6月30日,连结中国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营运一周年。一年来,高铁的营运状况如何?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位于京沪高铁最南端的上海虹桥站及沿线有关城市,从中寻找答案。

  车票不再紧张

  京沪铁路既有线是中国客货运量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京沪高铁开通前夕,上海至京津地区每日有1.58万个席位、至山东地区有0.54万个席位,运能与运量矛盾十分突出。京沪高铁开通后,两地之间运能得到充分释放。目前,京沪间每天运能比以前增加了近1倍,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旅客出行需求。

  “以往暑运,上海至北京、山东方向的车票仍然十分紧张。京沪高铁开通后,这种现象有了明显好转。”上海站售票车间副主任刘义俊介绍说,京沪线以二等座票价555元高密度开行的高铁列车为主,还有600多元的动卧、300多元的动车、179元的普通列车,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

  旅途时间缩短

  随着铁路建设发展,京沪两地运行时间不断被压缩。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让铁路发生质的飞跃,京沪间的全程运行时间被压缩至5小时以内,速度给人们出行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变化。

  经常乘坐京沪高铁的贾女士说:“以往单位领导去北京总部开会或总部领导来上海,基本上都是乘坐飞机往返,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速度更快、班次更密集、准点率更高、舒适度更高,他们更愿意选择乘坐京沪高铁出行了。”

  家住北京、正在同济大学读研的小李,利用端午小长假回北京看望父母。“以前只有放假才能回家,有了高铁后,想家了,周六早上坐高铁,中午就能到家吃上父亲做的饭,周日下午再回校,太方便了!”

  自助购票占比高

  京沪高铁为旅客带来的变化不仅是运能上的提升,更多的是出行方式上的便捷性。一年来,上海虹桥站从便捷服务入手,先后推出了以“易购、易行、易动、易询、易讯、易悦、易趣”等为主要内容的“7易”服务。

  虹桥站售票班班长说,虹桥站自助售票机已增至80台。现在大部分旅客都是通过网络、电话或自动售票机购票。据统计,目前通过自助式购票的旅客已占车站每天旅客发送总量的50%,最多时达到70%。

  虹桥站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推出的二代身份证在京沪、沪宁、沪杭高铁沿线各站刷证进出站措施,由于方便正被越来越多的旅客所接受,现在每趟车刷证进出站的旅客占到两成以上,比原来明显增多。这些数字上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客出行与以前相比更加自如方便了。

  沿线经济大发展

  传统火车站功能单一,纯粹以交通运输为主,而京沪高铁沿线高铁站往往集多功能于一身,周边土地规划为综合发展区域,涵盖一系列的办公、商业、酒店和住宅物业发展等项目,高铁车站客流集聚辐射效应,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山东曲阜原来只有一个一天停不了几趟车的小火车站,京沪高铁开通后,一下子进入了北京、上海两座大城市的2.5小时生活圈,对一个县级市来说非常难得。高铁对曲阜地位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难以估量。据该市几家主要旅行社的统计,京沪高铁开通后,到曲阜、泰安旅游的游客增长了40%,且都是消费能力较强的高端客流。

  对京沪高铁及其影响作过深入研究的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认为,京沪高铁的开通,对山东省旅游业的促进最为明显。从市场结构方面来说,京沪高铁主要带来高端消费群体,促进高端商务旅游率先发展;空间距离感的缩短,带动周边省市会展旅游和短程旅游增长;而高铁出行时间的缩短,使游客能节约更多时间花费到旅游产品上,进而推动深度游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