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女孩“一个人”的公益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4:51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管亚东

  “很多人说这是个盛产影像垃圾的时代。但是有些影像可以不是垃圾,它们凝聚起来可以是温暖的历史画卷。在我国边远地区的人们极少拍照,更不要说家庭相册,有的老人甚至没有一张遗像。一代人走了,再没有任何影像方面的纪念。我走过的宁夏、甘肃、内蒙、青海、贵州等地山区或者牧区,照片更是珍稀物品。”昨天,来自北京女孩焦冬子的一分钟讲述让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动容。

  她说,作为一名“北漂”摄影师,给中国西北、西南边远山区的人们送张全家福,给70岁以上的老人送单身照是她坚持的理想。一个人来深参赛的焦冬子一点不孤单,这场全国大赛用重重的金奖肯定了她的公益梦想。

  一张全家福

  或成奢侈事

  焦冬子大学摄影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摄影相关的工作。2008年,她拍摄的《农村一家人》系列曾参加了一个国家级的摄影展。她说,眼下打工已成为农村人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年轻人常年在外,大部分只有逢年过节才短暂地回家小住,还有一部分可能好几年也不回一趟家,全家人能凑齐了拍一张照片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

  她说从自己有相机开始,就不断地给遇到过的家庭和老人拍照,再到城市冲洗然后寄回去。从2008年秋收,她回老家给村里人拍摄全家福开始,这个冲动就一直激励着她想做一件事情——让这些辛苦的家庭、辛勤劳作的父母与儿女们,有一张可以记录团圆的照片,一个可以给后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经历的记录。

  带上打印机

  现场打照片

  “可我发现,由于有的游牧家庭没有固定地址,很难收到信;还有的老人还没等我把照片送回去就已经离世……这使我决定现场打印并送给他们。我力所能及的就是送一张照片,为他们保留岁月的痕迹,让他们在想念亲人或者被亲人想念的时候能够有哪怕只是方寸的慰藉。”焦冬子说。

  祖籍河南的焦冬子目前已经结婚,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她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她经常到外地去摄影。前年7月份,在青海省的一个贫困县的草原上,她遇到了一群藏族牧民,她提出为他们拍照时大家都非常高兴,可当时她拿的是胶卷照相机,连给他们看一下效果也不行。当她提出,让大家留下地址回去洗好邮寄给他们时,大家都摇摇头,因为牧民们经常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居所。

  “从去年4月份起,我有了这个冲动,要带一台打印机去现场将照片打印给他们。”焦冬子说,她想到了第一要给他们送全家福,家庭成员全部在家的家庭,用A4打印,原木框装裱;第二要给70岁以上老人照片,也同样是A4打印,原木框装裱。

  焦冬子说,如果能够找到投影仪的话,她还想给这些边远地区的人们放电影看。

  筹集三万八

  圆梦西海固

  昨天,记者问她为何选择西海固?她说,这个地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地带,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去年她曾经去过两次,一直住在村民家里。村民生活十分艰苦,但却十分淳朴友善,她想让自己的公益梦想在这里实现。

  焦冬子告诉记者,西海固贫瘠,干旱,千沟万壑。特别是近两年,种下去的粮食基本颗粒无收。西海固的水源其实是地势低洼的地方汇集的雨水,石头砌的水窖里的水是“好水”,更多的人是在随意挖的土坑里面或者小水沟里提取所谓的“坏水”。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人们一直在为生存而挣扎,摆在他们面前的大事依然是上学、就医、盖房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照相这样的事情除了新人结婚的重大时刻,其他人是无暇顾及的,尤其是老年人,很少会有人顾及到他们的精神需求。很可能这次就是他们此生最隆重的一次上镜。焦冬子的想为西海固7个县的300个家庭拍摄全家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来到深圳参加大赛,希望能筹集够项目所需要的38627元。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漫画新闻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