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红土地上新希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5:59 来源: 经济日报

   清晨的垓上村一片静谧,只有几声鸡啼。59岁的杨修沂和老伴清晨4点钟就起床到稻田里劳作。眼见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等到太阳升起,老两口已经收了工。房前屋后满眼绿色,一只小燕子从屋顶的窝里飞出来,轻快地在我们头顶掠过。“哎呀嘞——潋江流水波连波,兴国老俵爱唱歌;山歌好比山泉水,源源不绝汇成河。”在兴国的日子,我们不时能听到悠扬的兴国山歌。

   兴国县是赣南苏区有名的将军县,孕育了新中国56位开国将军。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牺牲。埠头乡垓上村则是将军县里的将军村,这里不仅是两位开国将军的故乡,同时还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红五军十三师的出发地。近80年风雨过去,红土地上的乡亲们依然那样淳朴、善良。如今,他们正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描绘着崭新的生活画卷。

   杨修沂家门口挂着一个联系牌,上面写着户主的名字和联系农户的乡镇干部的名字。这样的联系牌,垓上村家家户户都有。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生告诉记者,2010年12月起,赣州市组织20000余名干部下基层,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并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如今,垓上村已全面实现“所有干部都联系群众,所有群众都有干部联系”双向全覆盖。

   “做农村工作,不到农户家里是做不好的。”埠头乡党委书记李赣兴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三送”工作组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争取资金58.3万元新建了村小学教学大楼;争取资金修建古竹大桥;解决了700多户电压过低问题;硬化了8条近20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使村内组道、屋场道路实现了大循环;建设“七小”水利工程8个,惠及农民3600余人。

   “老区还不富裕,我们要让老百姓通过发展产业找到致富门路。”李赣兴的话代表了“三送”干部的共同心声。干部们帮助垓上村以产业立村,成立土地流转协会和产业发展协会,完成土地流转1000亩,发放土地租金110余万元;村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果业种植培训班、科技讲座,让全村大多数农民都能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建起万亩脐橙园、200亩观光果业、350亩大棚蔬菜、300亩红榕苗木、250亩红提基地,引领农户走上致富“快车道”。2011年,垓上村人均纯收入达4370元,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根据群众的需要,垓上村还设立了“一所两中心三超市”。“一所”就是村公共事务所,“两中心”包括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三超市”指医疗保健、农资供应、小商品销售3家服务超市,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这里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里,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进行交流。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当年,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山歌唱出了党和群众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如今在垓上村,群众又自发写了山歌——“市委号召来‘三送’,工作干部来厓村。一心感谢共产党,又见干部好作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