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08:16 来源: 金融时报任何创新首先源于生存的需要,对财务公司而言,其创新追求不仅仅出于自身的生存需要,也在于集团的利益。
财务公司在中国的官方定义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那些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或国外其他形式的财务公司不同,中国的财务公司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隶属于集团的紧密关系的直接结果就是,财务公司多以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母体集团公司的特殊金融机构,其创新的产品于其服务对象而言,有别于一般金融企业产品的通用性,更为个性化和更为务实:一些虽然是承袭自传统的金融产品却独具特色;一些自成一体的创新产品,业外无法复制。
财务公司的各类旨在合理利用资金、节约成本、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等的多元化金融创新实践,在金融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倡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今天,服务于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当仁不让成为最彻头彻尾的实体经济服务者。财务公司所进行的金融创新无不围绕集团核心利益所展开,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提供资金管理服务方面更具有天然优势,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在一定层面能做得比一般金融机构更好。
所谓的天然优势可以这样理解,财务公司本身就是集团的一分子所具有的内部人优势。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比外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更为熟悉和了解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和管理需求。他们在经营业务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信贷业务时,能够掌握企业真实的交易背景,能有效防控风险。同时,财务公司可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资源,提供更为完善的也是外部金融机构做不到的资金管理服务。
集团公司的规模不同,领域各异,个性化需求对财务公司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围绕母公司的需求所产生的创新产品异彩纷呈。不妨让我们从几个较为典型的做法中感受财务公司创新的独特性。
一些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建设起集团收支网关,由业务集中进而资金集中。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成员单位收支业务在财务公司集中处理,进一步实现成员单位资金有效归集到财务公司。这样的结果是,更好的为集团各成员企业提供金融结算服务,同时在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或业务系统与财务公司系统以及银行系统之间建立无缝连接,提高结算效率和效益。
另一种能提升支付结算效能的创新结算融资业务被名叫“票据池”,这种创新在多家财务公司中被运用,同样颇具行业特色。这类企业集团内非常独到的金融创新,有行业内人士将其表述为充分利用成员公司的贸易背景“盘活闲置信用”。这种将商业信用有机运用到集团内部形成结算工具的做法,可以根据现金池中实际头寸情况,再转贴现市场上灵活运用,或及时补充资金来源、或提高生息资产份额,最终达到资金效益最优化。
财务公司还通过各类产品创新,推进集团资产负债管理,使自己成为集团的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资本服务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这些创新所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节约了金融成本,同时使集团公司财务运营更为顺畅;不仅是资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规范了企业预算、资金划拨、内部债务、产品销售、采购、现金等结算行为。有利于减少筹资和资金使用成本,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从这些简单陈述和归纳中不难看到,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无不体现出鲜明的行业特点,也确实为其母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带来不同程度的改善。可以说,创新为企业注入活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展也为创新提出更多课题。
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进程加快,“走出去”对于财务公司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大外汇业务力度、助推境外资金管理成为不少大型企业财务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适应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需要,中油财务公司数年前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公司提出逐步建立起适应集团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求的跨国金融机构网络,构建集团公司全球资金管理体系,并具体实施集团公司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的职能。由于制度原因,类似情况绝无仅有。但尽管这还只是个例,却也为同行提供了效仿的目标。
一种被商业银行运用有利于上下游产业协同的“产业链金融”也被提出,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信贷等手段对集团之外的上下游企业给予金融支持,顺畅其原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销售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和管理。这种金融覆盖面临最多的同样不是财务公司自身问题,而是需要解决制度瓶颈。
中国的财务公司在目前更多的是充当集团公司“大司库”的角色,是集团的“结算中心、融资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在特定条件下,这种角色定位无疑是符合现实需要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种种局限开始显露,不少财务公司已经注意到其自身业务已触及“天花板”,亟待转型。这种转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具备创新精神,还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土壤,需要相关政策的与时俱进与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