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中期规模怪现象:业绩做得好不如产品卖得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3 01:10 来源: 21世纪网“这种现象,没有哪个年度像今年上半年这么突出。”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这种现象”直指基金公司规模、业绩、产品销售之间的非正常关系。
一般而言,基金业绩做得好,才能吸引客户买产品,规模也会随之壮大。但这一传统观点在2012年上半年却遭遇了现实的挑战。
上半年最牛基金景顺核心动力所属基金公司——景顺长城规模排名非但没有前进,反而落后一位;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中欧基金,也未因此而规模大增,规模排名保持在54位。
与此同时,另一些基金公司靠着产品销售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
“比较典型的是汇添富和华泰柏瑞。”海通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广国表示。
二季度末汇添富凭借短期理财债的发行,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5名一举进入行业第8名;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凭借沪深300ETF的发行,规模排名从1季度的40名,提升到2季度的23名。
事实上,依靠发行产品而冲规模的公司如果缺乏业绩支撑,吃进去的还是会吐出来。
长盛基金二季度规模减少74.93亿元,就源于该公司之前高额募集的长盛同庆在今年二季度打开,因为业绩较差,遭遇大规模赎回。而一些二季度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也暴露出了类似问题。
产品驱动时代
7月2日一大早,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内部员工都收到了来自基金研究机构的邮件,但令公司员工诧异的是,上半年公司业绩表现不错,但资产管理规模却不升反降,该公司对此事专门进行研究。
据记者了解,7月2日,业绩排名前列的许多公司,都有对业绩和规模增长不匹配进行讨论,如上半年权益类基金加权净值增长率高达12.68%,排名第一的中欧基金;加权净值增长率8.9%,排名第三的国联安基金等。后者资产规模较一季度滑落两名。
“这不是靠业绩说话的时代。”王广国认为,产品发行在上半年的规模增长中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上,业绩曾是基金规模扩大的最有效手段。中邮基金、华商基金、诺安基金等都曾因部分产品业绩出色,而从小型公司快速跻身到行业中上游位置。华夏基金更是成为行业标杆,凭借华夏大盘等多只产品的出色表现,长期占据第一宝座。
但这种规律性的关系越发受到产品驱动力的挑战。2012年的市场告诉基金公司,产品的发行更容易改变公司的江湖地位。
这当中,嘉实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华泰柏瑞都是受益者。
先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破茧”,为基金首募市场分别贡献了329.69亿份、193.33亿份的规模“弹药”。
紧接着汇添富联手华安,接棒华泰柏瑞和嘉实,重磅推出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汇添富理财60天、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华安季季鑫短期理财等多只短期理财型基金,总共筹得近700亿元巨资。
其中,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汇添富理财60天的首募规模均在百亿以上,轻松跻身上半年首发规模五强,成立份额分别为244.42亿份、182.22亿份和160.58亿份。
待到6月底的结果是,这四家基金公司规模都有显著提高。汇添富和华泰柏瑞还实现了名次的抬升。
“我们总结的原因是现在没有财富效应,客户仍然担心市场不稳定,不愿意入市。”某业绩排名前列的机构人士介绍。
另一家整体业绩不错,但排名掉队的基金公司人士则认为,业绩驱动规模增长需要更长的时间,由于去年基金给投资者仍停留在亏损的印象中,需要更长时间来扭转投资者对基金的看法。
业绩仍是根本
在王广国看来,通过创新产品提升规模只是短暂的,业绩才是规模持续的根本。
三年前,长盛同庆当年以146.86亿元的首募规模震惊业内,三年封闭期过后,长盛同庆母基金净值停留在了0.88元,最终,这只当年的“巨无霸”基金以12%的跌幅,17.62亿元的亏损回馈了当年的投资者。
5月22日,长盛同庆分级基金进入分级运作期。同时,5月22日为折算基准日。至此,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基金(下称长盛同庆封闭)转变为长盛同庆中证800指数分级基金(下称同庆中证800)。
公告显示,折算前同庆份额数仅剩66.66亿份,在为期5日的申购赎回期间,规模由原来的146.86亿份减少80.2亿份,份额缩水54.61%。
而二季度末,同庆中证800规模进一步下降至50.36亿元。
同样惨遭大规模赎回的还有华安月月鑫。二季度末,该产品只有31.36亿元,较之募集时的182.2亿元缩水82.65%。该产品首个运作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A类3.239%和B类3.474%,并不比银行存款高多少。
相比而言,业绩稍好的汇添富理财30天在二季度末仍保有了151.62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