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获信用贷款几无可能 贷款综合成本超过14%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02: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小企业贷款路要过“九曲十八弯”
记者 张云龙 石志勇 冯雷 呼和浩特 西安 沈阳报道
受国际经济萎靡等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外需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价格不稳定、融资困难。而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少抵押物等原因,小企业想直接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几无可能,他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曲线救火”,而这种贷款的曲线有逐渐拉长之势。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广东、浙江、陕西、辽宁、内蒙古等地采访发现,中小企业身处产业链条中利润率最低的环节,却付出最高昂的融资成本。面对经济寒流,不少小企业正徘徊在盈亏平衡线上,在无力抑制刚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融资难或成为压死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曲线救火”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我去问过,最便宜的邮储银行贷款利率也要超过十个点。银行有很多霸王条款,借你100万元,拿到手最多80万元,20万元要买商业险或其他理财产品。商业险可以提前兑换出来,但费用照付。”佛山市砖一陶瓷总经理刘海威对记者说。
佛山市砖一陶瓷总经理刘海威,年后屡次听到周边地区有老板“跑路”,而这多半与民间高利贷相关。“我们做贸易最需要现金流,如果四五个月货没有流动起来,现金马上断流。”他说,急需资金如果从民间借高利贷,无异吃“慢性毒药”,但从银行贷款谈何容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企业想直接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几无可能,他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曲线救火”。这种贷款的曲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借助担保公司,按贷款额付出最低2%的年担保费率,这是大多数小企业从银行获贷都需通过的一关。
第二种是从小额贷款公司间接获得银行贷款。到去年底全国小贷公司达到4282家,贷款余额超过3900亿元,这确实使不少小企业的贷款更为方便快捷,但同时,不少小贷公司从银行融资转贷,转手之后利率即大幅上升。银行省心、小贷公司从中获利,受苦的只能是小企业。国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初衷,是鼓励他们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但当前许多小贷公司的单笔贷款余额不断扩大,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主任刘冬文透露,他在有的省份调研小贷公司发展情况时发现,小贷公司的平均单笔贷款余额有逐渐增高之势,不少小贷公司的平均单笔贷款金额已超过700万元,说明小贷公司的客户本来完全可被大银行直接覆盖。
第三种是以开具承兑汇票方式给企业融资。一位省级分行的业务经理对记者说,这种办法被许多银行采用,银行通常要求贷款者先存一笔相应数额的存款,然后再给企业开具承兑汇票,而承兑汇票的额度可能要大大超过企业所需的额度,企业从其他银行贴现时要付出更多的财务成本。
其实,小企业贷款过程的高成本绝不仅在金融系统。辽阳银行副行长张清洋向记者透露,小企业贷款在银行外的收费弹性很大:贷款房产公证要收费,一个贷款项目收费5000元也算正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审计报告要收不止四五万元;产权交易大厅他项权利登记证一个小红本就得收500元……
这些因素的叠加,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浙江省中企业局局长高鹰忠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至50%的政策,再加上补偿性余额、存款回报,搭售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中小企业的贷款综合成本超过14%,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2011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利息净支出同比增长41.26%,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微小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47.19%,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出26.8个和11.7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贷款操作“外松内紧”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设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部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许多银行在额度分配、人员配备上也都给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倾斜。不过,虽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宽松信贷的信号明确,但各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操作过程中仍是“外松内紧”。
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改革举措。银监会银行二部副主任、小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张金萍介绍,近年来,银监会让银行拿出一部分资源考核对小企业的服务,并针对银行市场定位均同化的现象,要求股份银行和城市银行根据自身立足城市和定位进行转型,不要盲目争大客户、大项目。在监管指标上,包括资本金、存贷比、发金融债,对一些风险管控比较好、管理比较好、做中小企业比例比较高的银行有较多扶持,鼓励这些银行进一步向县域、大的集镇等方面发展;并要求在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不能低于上一年,增速不能低于其它贷款指数。
“银监局放松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不良率考核,但我们银行内部的员工都知道,行里对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为零。”辽宁省一位省级分行的从业人员对记者说。
“我们是上市公司,首先要求有业绩。只要小企业经营中心有一笔不良贷款,经手放贷的责任人就得停止其他业务,先得去收贷,要收不上来,全中心的所有员工职位和收入可能都受影响。”沈阳一家商业银行支行从事小贷业务的业务经理说。
长安银行行长毛亚社认为,监管部门虽放松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容忍度,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免责条款,所以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仍很审慎。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国有大银行虽然在额度上给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倾斜,但因人员配备和技术手段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贷款发放并不顺畅。沈阳一家商业银行支行的业务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部门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任务去年就没有完成,今年更不乐观。
大银行的资金难以迅速有效补给中小企业,有的需要层层转手再贷给中小企业;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天然优势的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因存款来源渠道和组织能力相对处于劣势,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不足。
而以理财产品、信托、委托贷款甚至民间借贷等形式所代表的社会融资“脱媒化”进程持续甚至加速,从而进一步削弱存款派生能力。当前各地存款增速下降,直接导致贷款规模受到影响,而最受伤的自然又是中小企业。而中小金融机构在贷款规模上相比大银行受影响更多,加重了中小企业的失血。
各路资金“抢滩”新型金融机构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我国各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间资本“蓄水池”的作用,同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批准组建村镇银行726家,村镇银行目前在我国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仅国有大银行积极发起组建,而且一些地方银行甚至外资银行也参与其中。
与村镇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速度更快。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4282家,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2614家,短短一年间增加了1668家。
在民间资金聚集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目前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达95家,总注册资本为127亿元,单个公司最高注册资本达25亿元。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数量太多,为确保质量,当地还提高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门槛,其中主城区东胜区的资金门槛达8000万元。
鄂尔多斯市金融办副主任赵光荣说,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近几年大量涌现,原因是中小企业等对资金需求日益旺盛,国家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许多民间资本看好经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空间,也纷纷进入这一行业。
虽然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正成为颇受小微企业欢迎的融资平台,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各路资金“抢滩”导致“泥沙俱下”。由于看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前景,国内目前掀起了一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就连一些上市公司也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而一些民间资本为挤进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不惜违规操作。
记者在内蒙古包头市采访时了解到,该市专门有人提供短期借贷资金,供一些企业和个人用于注册小额贷款公司验资使用,待注册完成后再抽回资金并收取高额利息。这种使用“过桥”借贷资金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质量令人担忧。
一些被调控行业的企业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之机转移资金的倾向也值得关注。在陕西省富平县,记者了解到正在申请报批的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就有两家是由本地的房地产公司申请设立。当地相关部门表示,这与房地产行业近期的不景气有关。
其次是各地对于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监管普遍存在标准不一、监管不力、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部分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有效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违规参加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现象屡有发生。
监管“真空” 担保公司违规经营有空间
记者 张云龙 石志勇 冯雷 呼和浩特 西安 沈阳报道
作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重要融资“桥梁”,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监管存在“真空”、利益驱使等因素,一些担保公司特别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违规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受监管程度不均衡
以陕西为例,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有133家,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却超过500家。这些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只需进行工商注册就可挂牌营业,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却要取得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展业务,一“松”一“紧”造成两者之间受监管程度的不均衡。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广东省金融办地方处了解到,2011年广州拿到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382家,但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担保”字样的公司接近3000家。社会上对这两类公司的区别并不清楚,主管部门也只能规定没有许可证的公司名称中不能出现“融资”字样,但这类公司很多都在从事放贷业务。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担保行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成为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我国在2010年3月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将担保公司区分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前者主要经营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而后者只能经营诉讼保全、履约担保、合同担保等业务。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规范整顿后的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全国共计6030家。陕西省金融办金融服务处处长刘光明告诉记者,行业整顿后,融资性担保公司纳入地方金融办等政府部门的监管,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事实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远远多于融资性担保公司。
变身“影子银行”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很多担保公司都在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实际上扮演了“影子银行”的角色。它们用高利息吸收社会公众的资金,再以更高的利息放贷,赚取利差,其中蕴含的风险很高。河南省在2011年就有一大批担保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很多受此影响的公司转移到西安又继续开业,这显示担保公司带来的金融风险有蔓延之势。
监管“真空”的存在,使一部分担保公司有了违规经营的空间,在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领域经常出现担保公司的身影。温州市中院民二庭庭长鞠海亭说,目前一些担保公司介入民间借贷的现象较为普遍,该市龙湾区法院去年调研发现,大约1/3的民间借贷案件有担保公司的影子。它们不以公司的名义、而是以公司法人代表的亲属等名义来从事民间借贷,资金从社会上来再回到社会上,在公司的正常账目外循环,以逃避监管。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了解到,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利用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包头市公安机关正在侦办的两起重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均与担保公司有关。
恶性循环带来风险
民营资本进入担保业,如果按常规经营,最少也得3年才能挣钱。所以在远水不解近渴的情况下,许多民营担保公司肯定要拿钱出去干别的事情,资本金可能抽逃,或者违规委托贷款,这样其担保能力更弱,形成恶性循环。
担保公司最基本的赢利点在于对企业进行担保,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从中收取担保费。但许多担保公司正规经营的利润率都在3%以下,违规经营所产生的高额利润自然具有极大吸引力。
沈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刘征说,在国外担保行业都是非盈利性的,而我国的担保机构却具备盈利性,所以民营资本削尖了脑袋要进来。但这个行业赚钱是有前提的,如果贷款放大倍数在3倍以下,基本是赔钱的。
针对目前我国担保行业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状况,一些基层干部建议,除了加大对担保公司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外,还应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担保体系,以期更有效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第一现场
小企业主:能贷到款的估计只占一成
记者 张云龙 石志勇 冯雷 呼和浩特 西安 沈阳报道
“公司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看好,但是贷款却很难。跑遍包头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却因为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原因贷不到款。”包头市蒙鹿车业公司董事长王培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陕西和辽宁采访时了解到,尽管银监会等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缓解融资难的措施,但是总的来看,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仍然很难。而自去年底以来,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和陕北等民间借贷活跃地区,民间借贷行为已大大减少,社会资金链条呈现紧绷态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企业主说,中小企业实力弱,但银行贷款的成本却很高,抵押、评估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贷款的实际成本远高于基准利率。即使这样,能贷到款的企业估计只占1/10,剩下的主要是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
记者采访发现,资金紧张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钱荒”,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信贷方面反差很大。据了解,且不说像包钢集团、陕鼓动力这两家本来就具有上市融资渠道的企业,历来都不缺信贷资金,就连辽宁省忠旺铝材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因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信贷状况也非常乐观。忠旺铝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我们不用发愁贷款的事,当地银行都追着我们贷款,否则他们完不成贷款任务。”
王培良说,虽然某银行不给他的企业贷款,但行长反过来找他,希望通过他的关系将钱贷到一家煤矿。“硬要贷8亿元,最终煤矿勉强接下了,实际上却只用了8000万元。”
抓大放小的“结构性钱荒”导致资金错配,制约了资金的高效利用。内蒙古金盟钢构制造公司董事长邱宏廷说,投入1亿元成立的公司,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缺乏,根本不能运转。而贷款难得要命,当地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前合作挺好,每年贷1000万元,但是去年还清之后,再也贷不出来。合同签了三回,始终没贷到一分钱。
“公司生产的高速公路护栏、电力铁塔、热镀锌等产品均受到市场欢迎,元旦时有一个3000万元的单子,一个月交货能挣500万元,可是我没有资金启动,对方也没钱垫付,只好放弃了。”邱宏廷无奈地说。
中小企业因为缺钱失去市场良机,而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却有大量资金用作理财产品。陕鼓动力股份公司为跑赢通胀率,去年先后投入20亿元做银行理财产品,包钢集团也曾计划用20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错配还表现为银行大量发放短期信贷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矛盾。内蒙古蒙纯乳业公司是受当地扶持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老酸奶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但是公司一直无法扩大规模。董事长淡孝辉说,由于资金缺乏,不敢轻易扩建,银行贷款都是一年的,而新的生产线最快也得建成后2年才产生利润,中途一旦无法及时还贷,无论借高利贷还是逾期还贷,对企业来说都是噩梦的开始。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一位负责人说,由于银行新增贷款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资金短缺矛盾较为突出,银、企双方供需反差较大。
陕鼓动力公司总经理陈党民也表示,虽然银行给企业每年授信200亿元,但大部分是年度发放的短期贷款,和企业需求不太匹配。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5年以上投资与银行信贷重年度考核、轻中长期规划的信贷机制产生了矛盾。
银行贷款难,于是不少中小企业都转向民间借贷。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去年以来各地发生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主跑路自杀的事件,使资本十分富集的内蒙古包头、陕西榆林等地的民间资金如同惊弓之鸟。虽然街道两旁各类小贷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的牌子仍随处可见,但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热已经退潮,而地下金融的资金链总体处于紧绷状态。
包头一位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包头从事民间放贷的人少了,一个原因是2011年金利斌非法集资无力偿还自焚的案子暴露后很多人意识到风险,另一个是很多人的钱放出去之后收不回来了。他的小贷公司去年放出去4000万,到今年3月份才收回来7万。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盛产能源,这里民间借贷较为活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神木县有部分银行的资金已经流入民间借贷领域,当地一些银行已经加强了风险控制。
神木县金融办主任高瑞亭说,由于有能源行业做支持,加上房地产市场比较稳定,神木县的民间借贷形势目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今年以来受外地一些非法集资案件爆发的影响,民间借贷的意愿明显降低,一些正规经营的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甚至在获批后提出暂缓挂牌经营的申请。